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雾是指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汽凝结生成雾。霾,也称灰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
有关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就北京而言,夏季的霾主要以燃煤、土壤粉尘、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物为主 |
B.热带雨林地区因为全年高温多雨,不会出现霾 |
C.东北、华北地区农民在田地燃烧大量麦秆和稻草,产生的霾都发生在秋季 |
D.降雨、大风等天气有利于霾的扩散 |
有关雾或霾的特点和影响是
A.霾一般有日变化,雾的日变化不明显 |
B.能见度相同的条件下,大气的相对湿度大时,为霾,小时为雾 |
C.雾使地面水汽不易蒸发,滋润土地,同时又具有保温作用 |
D.露点高低主要受凝结核的影响 |
下图为手机软件显示的某地天气趋势图。图中数据分别表示当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单位:℃) ,下方的数据表示日期(如12/24为12月24日)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该地最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 B.江南丘陵 |
C.华北平原 | D.青藏高原 |
该地25日到27日气温日较差较小,直接原因是
A.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
B.日照时间逐渐变短 |
C.冷暖气团交替影响 |
D.处于低压槽的两侧 |
下图为我国10月29日20时-30日20时全国降水量(mm)预报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形成图中霜冻线A、B段分布特征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纬度 冬季风 B、地形 纬度
C、地形 地形 D、大气环流 地形
C区域未出现霜冻,据图分析其原因最合理的是
A.该日此地为大风天气,大气不稳定 |
B.受地形影响,盛行下沉气流 |
C.该日此地受暖锋影响,气温较高 |
D.该日此地为阴雨天气,夜间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 |
造成长江流域此次降水的锋面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 | B.暖锋 | C.气旋 | D.反气旋 |
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 )
A.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
B.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
C.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
D.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
下图示意某旅游爱好者夏至日拍摄到的日落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
B.西北风 |
C.东南风 |
D.西南风 |
下列各图表示图中所示区域典型植被的是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下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较弱 | B.气温较低 |
C.暖湿水汽充足 | D.风力较弱 |
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压线数值①<②<③ | B.a是地转偏向力 |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 D.该风形成于高空 |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与12月7-14日的大气垂直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粗虚线为对流层顶,细实线为等压面(单位:hPa),细虚线为等温线(单位:℃)。据此完成各题。
b、c两地之间的对流层比d、e两地之间的对流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 | B.暖流流经 |
C.盛行西风 | D.地势较低 |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此季节a、b两地之间盛行极地东南风,b、c两地之间盛行中纬西风 |
B.a、b两地之间近地面空气气温垂直变化大于d、e两地之间 |
C.b、c两地之间受低压控制,d、e两地之间受高压控制 |
D.c、d两地之间受来自低纬的暖湿气团影响,可能形成降水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