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单位℃),完成各题。
P处气温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A.此处为盆地地形 |
B.此处为山地地形 |
C.受洋流的影响 |
D.人类活动的影响 |
图中①②③④处适合建港的地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各题。
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为( )
A.④或⑤ | B.③或④ |
C.⑥或⑦ | D.⑤或⑥ |
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风向为( )
A.③或⑦ | B.①或⑧ |
C.⑦或⑧ | D.②或③ |
图甲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3℃,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9℃。图乙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读图甲、图乙,完成各题。
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 B.纬度位置 |
C.地形因素 | D.植被状况 |
图4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 | B.②、① | C.③、① | D.②、③ |
下图是沿106、5°E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判断各题。
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处位于
A.山顶2900米处 | B.南坡海拔2200米处 |
C.南坡海拔2600米处 |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
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10℃ | B.20℃ | C.30℃ | D.40℃ |
下图为森林火灾蔓延的相关资料,其中“邻近起火点”是指位于起火点及相连方格(包括对角),且位于盛行风吹拂范围;“可能蔓延地区”是指位于 “邻近起火点”,且有易燃林木。据此推测,甲、乙、丙、丁的值依序是
A.1001 | B.0ll0 | C.0001 | D.0l01 |
下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回答各题。
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 N点气压( )。
A.较高 | B.较低 | C.相等 | D.不确定 |
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
A.东北风 | B.南风 | C.西风 | D.北风 |
读沿海地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各题。
若甲地为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则甲地此时的主导风向是( )。
A.东北风 | B.西北风 | C.东南风 | D.西南风 |
若甲地为青岛,此季节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
①向高纬凸出 ②向低纬凸出 ③向北凸出 ④向南凸出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各题。
如果该图为在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
B.F处气压比G处低 |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图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海拔高度2621米),它位于中国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80025'S,77007'E)之间.南距昆仑站约715千来,与昆仑站的经度相差不大。秦山站的建立可为中山站前往昆仑站考察捉供物资及应急裸障的中堪支律。完成各题。
泰山站的纬度较接近
A.77040'S | B.75032'S | C.73051'S | D.71015'S |
泰山站主体建筑呈高脚式、灯笼状,采用该设计主要目的是
A.利于防寒保暖 | B.通风防暴雪堆堵 |
C.防紫外线辐射 | D.利于天文观测 |
下图为手机软件显示的某地天气趋势图。图中数据分别表示当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单位:℃) ,下方的数据表示日期(如12/24为12月24日)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该地最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 B.江南丘陵 |
C.华北平原 | D.青藏高原 |
该地25日到27日气温日较差较小,直接原因是
A.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
B.日照时间逐渐变短 |
C.冷暖气团交替影响 |
D.处于低压槽的两侧 |
下图为世界某两地区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甲、乙两地冬季降水较多,共同的影响因子有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山地地形 ④沿岸暖流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甲、乙两地所在区域的耕作制度差异较大,但主要粮食作物相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 | B.土壤 |
C.地形 | D.降水 |
下图为我国10月29日20时-30日20时全国降水量(mm)预报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形成图中霜冻线A、B段分布特征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纬度 冬季风 B、地形 纬度
C、地形 地形 D、大气环流 地形
C区域未出现霜冻,据图分析其原因最合理的是
A.该日此地为大风天气,大气不稳定 |
B.受地形影响,盛行下沉气流 |
C.该日此地受暖锋影响,气温较高 |
D.该日此地为阴雨天气,夜间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 |
造成长江流域此次降水的锋面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 | B.暖锋 | C.气旋 | D.反气旋 |
下图表示某天气系统通过图示区域时的相关气象资料。读图回答第下列小题。
图中
A.天气系统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射 | B.甲地近地面风同为西北风 |
C.风速最大区域气压值约为1000hpa | D.气压最低区域正值暴雨 |
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对台湾岛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可能诱发台东海域海啸爆发 | B.西部沿海滑坡泥石流频发 |
C.引发山区森林大火 | D.甘蔗可能遭受涝灾 |
下图示意某旅游爱好者夏至日拍摄到的日落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
B.西北风 |
C.东南风 |
D.西南风 |
下列各图表示图中所示区域典型植被的是
下图示意2014年10月12日18时的某区域天气形势(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小题。
甲乙两地气压差值不可能是
A.18百帕 | B.25百帕 |
C.14百帕 | D.15百帕 |
乙地的风向为
A.东南风 | B.西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