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热力环流简图”,AB为近地面,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比较,气压值较大的是____________。A、B 两地近地面气压值高的是____________地。
(2)如果图中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A地是城市还是郊区?____________。 A 地气流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中表示的是海滨地区,且是白天,则 B 地应该是____________地区(陆地还是海洋),此时风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B两地相距较远,易形成降水地区的将是___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
下图是“ 某城市风向频率图 ”,图2是“ 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 题 。
1.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方 | B.西南方 | C.东南方 | D.西北方 |
2.据图2 ,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不低于
图1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棉花纺织 | B.甘蔗制糖 |
C.葡萄酿洒 | D.大豆加工 |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必须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中游D湖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D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
(1)概述材料一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湖陆风是指由于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请简析该湖区湖陆风在每年7~8月份最为明显的主要原因。
(3)简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 |
连续层片状 |
B. |
鱼鳞状 |
C. |
间隔团块状 |
D. |
条带状 |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 |
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
B. |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
C.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
D. |
热带雨林地带 |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 |
日出前后 |
B. |
正午 |
C. |
日落前后 |
D. |
午夜 |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A.B.
C.D.
20、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 )
A.①增大B.②增大C.③减小D.④减小
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风,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
(2)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空气下沉的是________,天气阴雨的是___________。
结合下面透明玻璃瓶和温度计的实验及大气热力作用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A.25℃ | B.12℃ | C.10℃ | D.8℃ |
青藏高原地面昼夜温差大与图乙哪个两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地质剖面图能直观的显示岩层的分布状况,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及该地某日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丁、乙、甲 |
B.丙地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
C.乙地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
D.若在图示地区修建南北向隧道,应选择乙地 |
该日( )
A.甲乙两地之间吹偏东风 | B.乙地可能有上升气流 |
C.乙地昼夜温差小于丙地 | D.甲地一定为晴朗天气 |
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原因。
(4)分析P城市形成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
下图是世界局部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该图所处的时间和判断理由说法正确的是
A.一月非洲大陆上形成热低压 |
B.七月气压带风带发生了北移 |
C.一月气压带风带发生了北移 |
D.七月非洲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
同纬度甲、乙两地气候特点迥异,关于其干湿状况和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干乙湿洋流 | B.甲干乙湿海陆位置 |
C.甲湿乙干地形 | D.甲湿乙干大气环流 |
(原创)图为中央气象台对北京时间2015年04月06日 06时00分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单位:百帕)实况分析。读图,完成下题。图中可能形成台风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尼豪岛(21°N,160°W)是夏威夷群岛的第七大岛,此时岛上旗帜将飘向( )
A.东北方 | B.正南方 |
C.西南方 | D.东南方 |
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04月05日 06时00分 | B.04月05日 22时00分 |
C.04月06日 06时00分 | D.04月07日 22时00分 |
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局海拔2261m,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1)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图2)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
(2)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 、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6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