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高空区域图,此时区域内任意点的气压值都相同。甲、乙、丙三地对应的近地面为甲′、乙′、丙′,甲向丙海拔逐渐降低。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最能反映沿MN线剖面的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此时,对下列两地的比较判断,最正确的是
A.气温高低:甲=丙 | B.气温高低:甲′>丙′ |
C.空气密度大小:甲<丙 | D.气温较差大小:甲′>丙′ |
此时乙′的风向为
A.偏东风 | B.南风 | C.偏西风 | D.北风 |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右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 90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9.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季风环流 D.热力环流
10.在夏季,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A.0点 B.5点 C.15点 D.20点
右图为我国东部平原某地区某日气温随空间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
A.从时间上看:T1、T2、T3依次为10:00、13:00和15:00 |
B.从空间上看:①②③依次表示耕地、林地和水域 |
C.从水平气流看:①地和③地流向②地 |
D.从垂直气流看;②地下沉,①地和③地上升 |
图中所示时刻,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刻:①地和②地气压差异最大 |
B.T2时刻:②地和③地热力环流最强盛 |
C.T3时刻:②地和③地气温差异最大 |
D.T2时刻:空气质量最差 |
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a)图中
A.①比②风速小 | B.①比③云量大 |
C.②比④气压低 | D.②比③气温高 |
(b)图关于④地天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未来24小时内天气晴朗 |
B.未来4小时风力加大,出现阴雨天气 |
C.傍晚时分风力加大,出现阴雨天气 |
D.夜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
C.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
D.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
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近地面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
A.②吹向④ | B.⑤吹向④ |
C.④吹向⑤ | D.④吹向② |
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原因。
(4)分析P城市形成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中 ( )
A.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 B.水面结冰后②环节增强 |
C.降水量多少只受①气流影响 |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
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
A.1月,甲地 | B.5月,乙地 |
C.11月,丁地 | D.9月,丙地 |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左图中
A.降水量多少只受①气流影响 | B.水面结冰后②环节增强 |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
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1月,甲地 | B.5月,乙地 |
C.9月,丙地 | D.11月,丁地 |
下图为澳大利亚多年平均A月、B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下图中能反映A月份时,乙地竖直方向气温和气压 分布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图,根据垂直剖面气压变化判定热力环流方向应该是
A.A→B→C→D→A | B.A→C→D→B→A |
C.A→B→D→C→A | D.B→D→C→A→B |
读“热力环流简图”,AB为近地面,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比较,气压值较大的是____________。A、B 两地近地面气压值高的是____________地。
(2)如果图中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A地是城市还是郊区?____________。 A 地气流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中表示的是海滨地区,且是白天,则 B 地应该是____________地区(陆地还是海洋),此时风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B两地相距较远,易形成降水地区的将是___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
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读图完成各题。
该区域的位置及高空气压中心分别是( )
A.北半球;高气压 | B.北半球;低气压 |
C.南半球;高气压 | D.南半球;低气压 |
此时该区域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 )
A.气压高、晴朗 | B.气压高、阴雨 |
C.气压低、阴雨 | D.气压低、晴朗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
B.气流③由高压向低压 |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
D.气流①由低压向高压 |
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 B.净化和增温 |
C.净化和增湿 | D.减湿和减温 |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