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兰州和拉萨两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其中表示拉萨市气温的曲线为 ( )
A.a | B.d | C.c | D.B |
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于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4年6月12日17时开幕,直至7月13日在巴西境内12座城市中的12座场馆举行。下图为本届世界杯12座场馆所在城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杯开幕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 )
A.1/2 | B.1/3 |
C.1/4 | D.1/5 |
在世界杯比赛期间,累西腓与库里蒂巴两城市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 B.海陆位置 |
C.纬度 | D.植被 |
在世界杯比赛期间( )
A.纳塔尔比贝洛奥里藏特的白昼长 |
B.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季风 |
C.巴西利亚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
D.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读下图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表示6月份的是__线,此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天气。
(2)我国夏季风进退的快慢与____气压带有关,雨带的降雨类型属____雨。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为对象,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读我国2012年12月上旬气温距平图(温度距平是指与多年同期平均气温的差值),回答下列各题。
12月上旬我国气温分布趋势( )
A.气温最低处位于内蒙古东部 |
B.南北最大温差大约4~6℃ |
C.南方地区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 |
D.东北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2~4℃ |
据图说明( )
A.全国0℃等温线在长江沿线以南 |
B.自东北向西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 |
C.江汉、江南北部部分地区将出现初霜冻 |
D.新疆北疆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 |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各题。
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④处的风向为
A.西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南风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2014年2月8日至23日,第22届冬季奥运会在俄罗斯避寒圣地索契举行。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下图为“高加索地区示意图”
(1)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请从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气候成因。
(2)请简述索契地区建冰雪场的有利条件。
下图为山东丘陵某区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 |
B.M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N地 |
C.N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 |
D.M、N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 |
优质苹果树多种植在山腰而少在山谷,原因是山腰果树开花早。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
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过程①的主要作用是
A.削弱了太阳辐射 |
B.增强了地面辐射 |
C.降低了大气湿度 |
D.增多了大气成分 |
出现雾霾的夜晚,一般
A.①增强 | B.②减少 |
C.③减弱 | D.④增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4分)
材料一 大同市(112°15′E~114°15′E,39°00′N~40°30′N),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1 056米。人们常说“万紫千红总是春”,但大同万紫千红之时却在夏季。旅游者们多于夏季来此避暑观光。下图为大同气候资料。
材料二 大同市素有“中国煤都”之称,采煤历史有2 000多年。境内煤炭地质储量718亿吨,采出的煤被称为“世界动力煤细粮”,并宜于制煤气,是煤化工业的好原料。
材料三 大同市某地自然景观图。
(1)大同市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分析旅游者多于夏季来此避暑、观光的原因。(共6分)
(2)依据材料二判断大同煤炭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3)该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