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甲地太阳辐射量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纬度低 ②距海近,降水多 ③晴天多④海拔低,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A.②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③④ |
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太阳风 | B.耀斑 | C.黑子 | D.极光 |
下列现象,有可能发生及原因解析正确的是
①长江三角洲平原在长江口的南岸形成是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②我国北方地区的楼间距大于南方
③如果地球的自转或公转方向自东向西,恒星日大于太阳日
④我国北方地区的热水器倾角年变化幅度小于南方
⑤蔚蓝色的天空出现时由于大气对阳光的散射作用强的缘故
⑥晴朗的夜晚出现霜冻是由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的缘故
⑦海口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
⑧赤道上任何时候总是昼夜平分,昼夜时长各12小时
⑨高空的风向考虑了摩擦力的影响
⑩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受热不均
A.①②⑦⑧⑩ | B.②③⑤ | C.⑧⑩ | D.③④⑤⑥⑨ |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 | B.②和③较小 |
C.③和④较小 | D.③和⑤较小 |
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 | B.①大③小 |
C.③小⑦大 | D.④大⑥小 |
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各题。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 B.①—④—② | C.②—③—④ | D.③—④—② |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因(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 B.地面吸收②辐射少 |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 D.大气吸收④辐射少 |
大气热力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 |
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
C.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 |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短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
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
A.保温作用 | B.反射作用 |
C.吸收作用 | D.散射作用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
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
C.11月6日最容易出现霜冻 |
D.三天中气温最低出现在子夜时分 |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晴天会使①②都增加 |
B.森林的大量砍伐,可能会使②减少,④减弱 |
C.阴天会导致①减少,④增强 |
D.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③增加 |
图中甲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回答下列问题。
乙图中( )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
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
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
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
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 B.太阳辐射 | C.大气辐射 | D.大气逆辐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