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高度小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某地区近地面气温是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 )
A.-100.8℃ | B.-68.8℃ |
C.-132.8℃ | D.-42.8℃ |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 ~18 ℃,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 ~ 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是( )
A.11 月 | B.9 月 | C.5 月 | D.3 月 |
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离市场近 | B.水源丰富 |
C.病虫害少 | D.上市较迟 |
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地面吸收 ③大气削弱
④大气逆辐射 ⑤地面辐射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⑤④② |
C.①③②⑤④ | D.①④③②⑤ |
降水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OO米,降水的变化量。读某山地一侧1月、7月均温及降水垂直变化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侧山地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海拔高度约为
A.1200米 | B.1500米 |
C.2300米 | D.3000米 |
该侧山地可能位于
A.天山 | B.峨眉山 |
C.乞力马扎罗山 | D.安第斯山 |
地转偏向力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水平运动时才产生,它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读下面某河流水系图完成以下问题。
在河流A处逆水行船,仅从节省动力的角度考虑,船的航线应选在
A.靠近河中心航行 | B.航道最深处航行 |
C.靠向北岸航行 | D.靠向南岸航行 |
当图中支流B处与干流A处同时迎来日出,此时期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印度半岛气候凉爽干燥 |
B.黑龙江冰封河面,雪景迷人 |
C.澳大利亚西南部温和湿润 |
D.非洲大草原上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 |
图示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区域的原因是
A.海陆位置 | B.地势低 |
C.纬度差异 | D.地形影响 |
在江苏无锡惠山头茅峰下的一片茶园中竖立着若干根高高的风扇,读“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
A.初春午后 | B.初春清晨 |
C.初秋黄昏 | D.初秋午后 |
图中的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防止鸟群在茶园啄食茶叶 |
B.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 |
C.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防止害虫繁殖 |
D.风扇转动时,可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
图是“白昼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图示箭头中,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与晴天相比,阴雨的白天,对图示箭头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减弱 | B.②减弱 |
C.③加强 | D.④不变 |
2013年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 |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记录员根据图中测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砂石的昼夜温差为10℃ | B.晚上砂石比水体的温度高 |
C.水体的昼夜温差为9℃ | D.水体的昼夜温差值比砂石的小 |
该探究地理实验说明的现象是
A.城市热岛效应 | B.山谷风 |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D.温室效应 |
下图为某人绘制的北京2013年10月空气质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大风天后数日内常为空气质量优良天,与北京10月大风天相关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污染天
A.大气湿度较低 | B.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 |
C.气温日较差大 | D.主要为二氧化碳污染 |
右图表示草地、林地、沙地、湖泊等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其中④代表的地物可能是
A.林地 | B.沙地 | C.草地 | D.湖泊 |
据图中显示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比较慢 |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晚于其它地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