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距平:某一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各题。
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
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
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
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 |
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 |
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
A.使大气逆辐射减弱 | 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 D.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
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1为冷锋示意。读图1回答31-33题。
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
A.甲>乙>丙 | B.乙>甲>丙 |
C.丙>乙>甲 | D.乙>丙>甲 |
乙地未来一段时间天气转晴,并且 ( )
A.气温、气压上升 |
B.气温、气压下降 |
C.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
D.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
若甲地位于丙地的偏北方向,则该锋面 ( )
A.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 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
C.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 D.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
某校地理学科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28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的温室效应 |
读图,回答15~17题。
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
A.A | B.B | C.C | D.D |
从数量上看,A>B的原因是( )
A.大气对A具有削弱作用 | B.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
C.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 D.B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
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
A.辐射A减弱 | B.B辐射增强 |
C.C辐射增强 | D.D辐射增强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22—23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主要与①有关 |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主要与②有关 |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主要与③有关 |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主要与④有关 |
下图是安徽省淮北平原某蔬菜大棚,完成下列小题。
大棚种植主要为了改善蔬菜生长
A.热量条件 | B.土壤条件 |
C.水分条件 | D.光照条件 |
为提高大棚蔬菜的品质,最有效措施是
A.使用除草剂 | B.日出后敞开大棚门通风 |
C.增施有机肥 | D.日落后紧闭大棚门保温 |
读图,回答20~22题。
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
A.A | B.B | C.C | D.D |
从数量上看,A>B的原因是 ( )
A.大气对A具有削弱作用 | B.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
C.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 D.B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
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 )
A.辐射A减弱 | B.B辐射增强 |
C.C辐射增强 | D.D辐射增强 |
图8是“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23-26题:
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
B.地区之间存在冷热差异 |
C.同一等压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
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存在差异 |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
A.地面辐射 | B.大气辐射 | C.太阳辐射 | D.大气逆辐射 |
图中①②③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①②③④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2010年07月17日06:25,《浙江晚报》上一篇文章《梅雨整一月 今日终出梅》写道:“淅淅沥沥的雨声中,省气象台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天终于出梅啦!今年的梅雨期算是比较典型的一次,有梅期长、梅雨量大,整整有30天,接下来高温天即将登场。”结合图回答18-19题。
下列作用与“梅雨整一月今日终出梅,接下来高温天气即将登场”有关的是
①梅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 ②梅雨期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
③海洋气流带来冷空气 ④城市对流增强降温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图中四点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O | B.N | C.M | 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