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完成12~13题。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霜冻常出现在深秋至次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
A.③作用弱 | B.②作用强 | C.① 作用强 | D.④ 作用弱高 |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
A.1月 22时 | B.1月 13时 |
C.8月 22时 | D.8月 13时 |
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地形 | B.地形、大气环流 |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 D.地形、洋流 |
春天傍晚,华北地区农民常在地里熏烟是为了( )
A.增加大气逆辐射,防止霜冻形成 |
B.驱赶鸟类,防止吞食物种 |
C.熏杀害虫,防止伤害幼苗 |
D.增加凝结核,多生露水 |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多于冬季 | B.冬季多于夏季 |
C.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
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 |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 |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 |
深秋到第二年初春,晴朗的夜晚容易形成雾,这是因为( )
A.晴天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多 | B.晴朗的夜晚地面水汽蒸发强 |
C.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 | D.晴天的大气相对稳定 |
读“大气气温垂直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底部 | B.Ⅱ层底部 |
C.Ⅱ层中部 | D.Ⅲ层 |
Ⅰ层大气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 | B.地面辐射 |
C.大气辐射 | D.大气逆辐射 |
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为了完成材料中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应选择哪个时段完成拍摄
A.16时至次日8时 | B.8时至16时 |
C.18时至次日6时 | D.6时至18时 |
下图为“我国30°N附近五个城市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②地太阳辐射比其他城市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阴天多 | B.距海远 | C.地势高 | D.植被丰富 |
关于各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城多上升气流,晴天多,被称为“日光城” |
B.③城两江交汇,被称为“山城”、“雾都” |
C.④城是六朝“古都”, 古称“金陵” |
D.⑤城全国风景旅游名城,“九省通衢”之地 |
美国称美利坚合众国,读下面该国本土7月份24℃等温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描述图中24℃等温线的走向及主要影响因素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西部MN段—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呈南北走向—受海陆分布和沿岸洋流影响 |
B.西南部NO段—向南凸出—受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影响 |
C.中部OP段—东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受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影响 |
D.东部PQ段—向南凸出—受阿巴拉契亚山脉影响 |
沿线N→Q人口密度的大致变化趋势是( )
A.逐渐增大 | B.逐渐减小 | C.先增大后减小 | D.先减小后增大 |
下图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的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完成下列问题。
他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
A.9:00~10:00 | B.21:00~22:00 |
C.7:00~18:00 | D.13:00~14:00 |
图为我国南极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雪龙号科考船在长城站和阿根廷南端的乌斯怀亚港之间往返航行,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A.冰山众多 | B.雷雨频繁 |
C.狂风巨浪 | D.极夜漫长 |
2013年,我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海拔4093米)地区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该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对天文观测十分有利,其原因主要是( )
A.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 B.寒流环绕,水汽较少 |
C.冰层巨厚,风力较小 | D.地势较高,空气稀薄 |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 |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
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使四条曲线表示的时段水平能见度最低的是
A.甲曲线 | B.乙曲线 |
C.丙曲线 | D.丁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