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南岭某山脉的某月气温(0C)和降水量(mm)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两条线最可能分别代表
A.7月气温、年降水量 | B.年降水量、7月气温 |
C.年降水量、1月气温 | D.1月气温、年降水量 |
影响山脉L南北两侧该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A.地形、冬季风 | B.云层、地形 |
C.夏季风、地形 | D.纬度、地形 |
关于大气的受热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②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多
③地球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 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图表示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 | B.Ⅱ层底部 |
C.Ⅱ层中部 | D.Ⅲ层 |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此时南美洲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河下游地区河水水位高 | B.开普敦温和多雨 |
C.印度半岛刮西北风 | D.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晚 |
依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板块运动地中海面积不断扩大 |
B.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壳比较稳定 |
C.甲图正确反映了②山脉的形成过程 |
D.③海域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
每年冬天,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右图)。据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A.防太阳暴晒 |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
C.防病虫害 | D.防洪、防涝 |
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曲线中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
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
A.云量厚度 | B.地势高低 |
C.正午太阳高度 | D.植被状况 |
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云量增加 | B.气候变暖 |
C.环境污染 | D.人口增加 |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氢、水汽。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爆发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地球结束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读碳循环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
A.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 |
B.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 |
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 |
D.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 |
图中M应为
A.花岗岩 | B.玄武岩 |
C.石灰岩 | D.变质岩 |
读上图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
A.a受暖洋流的影响,b受寒流的影响 |
B.a地位盆地地形,b地为高原地形 |
C.a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
D.a受赤道低压的影响,b 终年受信风的控制 |
导致中亚气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地处亚洲中部,地势高,水汽难以爬升上去 |
B.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 |
C.所处地纬度低,热量充足,蒸发旺盛 |
D.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
下图表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各题。
图中甲处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是 ( )
A.海陆差异 | B.洋流影响 |
C.纬度位置 | D.谷地地形 |
图中岛上乙地的气温值可能是 ( )
A.14℃ | B.17℃ | C.18℃ | D.21℃ |
构建关联图可从整体角度把握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图中各箭头表示太阳、地面、大气的热力作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纬度位置相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的数值大小有关 |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的数值大小有关 |
C.四川盆地的年平均气温较高,与③的数值大小有关 |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大,与①的数值大小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