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读图“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
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传播速度快 |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
C.横波只能通过气态物质 |
D.纵波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不同而变化,横波不变 |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各题。
图中A表示( )
A.莫霍面 | B.古登堡面 |
C.软流层面 | D.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一个不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薄,大洋部分较厚 |
B.A以上为岩石圈 |
C.H和D都是地核的组成部分 |
D.图中B处为岩浆的发源地 |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
在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可推测地球内部圈层当中为液体的是( )
A.软流层 | B.上地幔 |
C.下地幔 | D.外核 |
北京时间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27.1°N,103.3°E)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这次地震的震区是高山峡谷地貌,灾害损失较重。关于此次地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鲁甸向四周震级减小 | B.昭通市各地的烈度相同 |
C.受灾程度与建筑结构相关 | D.可能诱发滑坡及火山爆发 |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
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
C.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软流层 | B.下地幔 |
C.图中D层 | D.图中G层 |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 |
B.横波只能通过液体 |
C.传播速度随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
D.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地壳和地核 |
读下边的图,分析判断以下问题。
岩石圈的厚度( )
A.平均17千米 | B.大于地壳平均厚度 |
C.小于地壳平均厚度 | D.约2900千米 |
根据古登堡界面地震波速度的变化特点,推断地幔物质( )
A.是液体 | B.是气体 |
C.是固体 | D.无法推断 |
若位于地表的甲地发生地震,8秒钟后横波传到乙地,那么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
A.24千米 | B.36千米 |
C.72千米 | D.68千米 |
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
A.只上下颠簸 |
B.不产生运动 |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
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
B.岩石圈是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
C.岩石圈为地壳的上层部分 |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为岩石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