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X、Y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图回答1-2题。
1.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
A. |
太阳所在方向 |
B. |
所在时区 |
C. |
正午太阳高度 |
D. |
白昼长短 |
2.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
A. |
向北 |
B. |
向南 |
C. |
向东 |
D. |
向西 |
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 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分界线 |
C.晨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 | 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公转共同产生的 |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15°E D. 110°E
2.该日可能在
A.11月 B. 9月 C.7月 D.5月
下图所示四图,是洋流流经某热带.副热带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指出其中洋流判断正确且排列顺序与图中顺序相一致的是
A.①南半球暖流②北半球暖流③南半球寒流④北半球寒流 |
B.①南半球寒流②北半球寒流③北半球暖流④南半球暖流 |
C.①北半球暖流②南半球寒流③北半球寒流④南半球暖流 |
D.①北半球暖流②南半球暖流③南半球寒流④北半球暖流 |
2009年以来,澳大利亚接连发生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最先是东南部遭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灾,与此同时东北部又遭洪水侵袭。这一系列灾害使澳大利亚蒙受巨大损失。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3题。2009年1月底至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遭遇高温热浪袭击,目前造成大量老人猝死,与这次高温干旱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
A.反气旋 | B.低压系统 | C.暖锋 | D.热带气旋 |
在这次高温干旱过程中,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 相对而言是澳大利亚最凉爽的州,与其凉爽无关的因素是( )
A.纬度较高 | B.地处西风带 | C.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 | D.人口稀少 |
澳大利亚发生的森林大火人数已在达到200人以上,这次火灾面积是有史有来最大的一次,造成这次火灾快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 )
A.持续高温 | B.大风天气 | C.水源缺乏 | D.人为纵火 |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四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这次天气过程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图右)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下图左)密切相关。读图回答1~2题。(双选)据图分析.形成此次灾害天气的原因是
A.冷空气频繁南下 | B.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多 | C.暖湿气流带来大量水汽 | D.大气中的凝结核增多 |
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太平洋东岸沿海地区降水量减少 | B.东南亚降水量增多 |
C.太平洋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 | D.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 |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1-2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 |
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
B. |
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
C. |
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本性改变 |
D. |
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
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 |
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
B. |
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
C. |
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
D. |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
下图中的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读图后回答1—2题。
设A、B、C、D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则( )
A.PA>PB>PC>PD B.PD>PC>PA>PB
C.PC>PD>PB>PA D.PB>PA>PD>PC由C处吹向D处的风属( )
A.东北信风 | B.东南信风 |
C.西风 | D.极地东风 |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回答1—3题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A.25℃ | B.12℃ | C.10℃ | D.8℃ |
高原地区温度低主要是吸收( )少所导致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
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②① | C.④③②① | D.②③④① |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②⑤⑥ | D.①⑤⑥ |
读下列两地区图,回答1—3题。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A.淡水资源 | B.渔业资源 | C.石油、天然气 | D.煤炭、铁矿 |
该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当地
A.水体富营养化 | B.水体放射性污染 |
C.外来物种入侵 | D.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
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和火山 | B.暴雨和泥石流 | C.洪涝和台风 | D.滑坡和沙尘暴 |
读图1,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从气候条件考虑,不适宜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乳畜业 D.园艺业
(3)四个地区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除了臭氧层破坏外,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还包括
①全球变暖 ②水资源紧张 ③荒漠化严重 ④光化学烟雾 ⑤废气污染 ⑥热带雨林破坏⑦酸雨危害
A.①④⑤ | B.①④⑤⑦ | C.①⑦ | D.①④⑤⑥⑦ |
臭氧层被破坏产生的影响有
A.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 B.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
C.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间接危害 | D.破坏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