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与河流的哪一岸相连( )
①甲岸 ②乙岸 ③丙岸 ④丁岸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A.北半球 | B.赤道上 | C.南半球 | D.回归线上 |
当黄赤交角等于零时
A.同一经线各地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
B.地球上无昼夜更替现象 |
C.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
D.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 |
下图为南半球海区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图中甲点距正北方向的高压中心不超过1100公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甲海区有一常年流向较稳定的洋流流经,该洋流的流向应该为
A.自南向北 | B.自北向南 |
C.自西向东 | D.自东向西 |
该处的洋流
A.在南美西部向南流 | B.在非洲大陆东部向北流 |
C.所在海区常年风平浪静 | D.常携带冰山环绕地球流动 |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纬度(°N) |
64 |
50 |
40 |
30 |
20 |
0 |
可能总辐射(W/㎡) |
139.3 |
169.6 |
196.4 |
216.3 |
228.2 |
248.1 |
有效总辐射(W/㎡) |
54.4 |
71.7 |
98.2 |
120.8 |
132.7 |
108.8 |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 B.地形 |
C.大气环流 | D.洋流 |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7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震中位于(2.3°N,93.1°E)。
材料二:玉树地震图
材料三: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玉树 | B.成都 | C.上海 | D.北京 |
(2)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千米表示 (填界面名称),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 (填“地壳、地幔或地核”),苏门答腊岛地震震源位于 (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3)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试简述其研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