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回答问题。

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

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我国长白山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下题。

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俘石”源于岩浆喷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下表示意太阳系八大行星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据此回答问题。

八大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夹角

3.4°

1.9°
1.3°
2.5°
0.8°
1.8°

由表格信息可得到的结论是
A.八大行星质量差异很大          B.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C.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    D.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产业转移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延长了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时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较易

交通线路的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形态的变化,甚至导致城镇兴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较易

北京时间 2015年7月24日,美国航天局宣布,一颗1400光年外的行星(开普勒452b,即:地球2.0)可能是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它围绕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旋转,直径是地球的1.6倍,与地球相似指数(ESI)为0.83,公转周期为385天。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各级天体系统。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与开普勒452b所属恒星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开普勒452b之所以被称为地球2.0,其原因可能是
①体积与地球相近   ②公转周期与地球相同 ③接受太阳光照稳定 ④与恒星距离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图甲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乙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较明显影响的是

A.劳动力的规模 B.人口老龄化速度
C.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 D.人口自然增长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图中三条等温线a、b、c 数值由大到小排列,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所示半球及等温线弯曲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温线的弯曲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造成的
B.等温线的弯曲一定是海陆差异造成的
C.上图表示的南半球
D.上图表示的北半球

关于图中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是7 月份,①是陆地②是海洋
B.若是7 月份,②是陆地①是海洋
C.若是1 月份,①是陆地②是海洋
D.不管1 月还是7 月②处都是陆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读河流示意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河流a、b、c三处的流水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A.a处侵蚀作用显著
B.b处堆积作用显著
C.c处搬运作用显著
D.c处侵蚀作用显著

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瀑布 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下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图中箭头指向正北,P、Q两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P、Q线两侧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A.8 时 B. 12 时 C. 14时 D.20时

该日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P、Q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D.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地方时为        时。
(2)弧MPN为________线  ,其中弧NP是________, 弧MP是_____线。弧MPN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时针。
(3)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4)此时,一艘轮船在E点附近向东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                             分。
(5)有一发炮弹从E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EF 线的        (东、西)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较易

北半球有一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可能会出现(  )
①南岸侵蚀大            ②北岸侵蚀大           ③南岸沉积多               ④北岸沉积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有关哈尔滨、北京、上海、海口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哈尔滨、北京、上海、海口 B.北京、哈尔滨、上海、海口
C.上海、哈尔滨、北京、海口 D.哈尔滨、北京、海口、上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高中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