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历来是国家政治不可回避的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 。一赏则兵无敌,一刑则令行,一教则下听上。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
——《商君书》
材料二 美国实行的是宪政联邦体制,政府是建立在宪法基础上的,宪法不仅确定联邦和州政府的结构,而且确立了联邦和州政府的权限。……如凡牵涉到宪法修改的条款,除了必须经国会批准外,还必须得到四分之三以上州的批准才能成立。自《合众国宪法》诞生以来,一共通过了27个修正案,从1800年至今,仅通过了16个修正案。
——《美国政体的结构与运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有哪些方法?(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特点。这样的权力分配有何积极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掌握知识、善于观察,勇于批判,是社会的精英,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士的队伍发生了剧烈的变动,这种变动主要是起于封建秩序的崩坏。……论功行赏的办法显然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庶人与工商阶层都可以获得身份的解放而上进到“士”的地位。
——余英时《道统与政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始形态》
材料二 明清士人多因循苟且,不欲求变,但也有不少士人努力突破局限,在专制统治的压抑下努力作出贡献。
——摘自香港高中中国历史选修单元3《时代与知识分子》
材料三 进入二十世纪,中国的状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士”已从这一中心地位退了下来,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知识分子。后者虽与前者有历史传承的关系,然而毕竟有重要的差异。
——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材料四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转变如何促使士的剧烈转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时期士人突破局限而作出的文化贡献,请举两例。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二十世纪“现代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出现的历史背景?
(4)结合材料四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请分析中国知识分子在时代发展中呈现的特点。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空间,近代以来,为争夺世界海洋资源和权益,世界各国斗争异常激烈。21世纪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海洋世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皇家海军就称霸世界海洋。此后英国更加积极利用海洋进行殖民扩张。1649年克伦威尔当政时制定的战略就是控制海洋,他狂热地从事大规模的海军建设。……此后,英国先后对西北欧几个殖民强国荷兰、法国发起了激烈的争夺战……到1763 年,英国已成为强大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
——《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巨大的工业实力使美国海军的实力空前强大,英国海军让位给美国海军。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有各种舰艇10759艘,总吨位1382 万吨,拥有欧亚等洲众多海外基地,美国海军纵横世界各地,武力威胁和干涉各国内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霸主。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03年时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说:“年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约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以及对其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试结合“二战”后到今的历史,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各举二例说明“太平洋时代”到来的重要表现。
(4)从近现代各国对海洋的重视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四 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生产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增加,而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 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4分
(2)分别按照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3)分别以近现代英国、为例苏联,指出材料三“原发型” 与“传导型”国家开展工业化的主导力量,20世纪末,中国开展工业化有何特点?
(4)根据材料四的作者是否赞同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材料三 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
——新周刊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
请回答:
(1)“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法制发展的角度,简述1640年—1720年代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魏晋风度”、“贵族精神”和“民国范儿”的认识。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一个管辖全国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废除西周的封建制,改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郡守,秦官,掌治其郡,……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在孙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为时不足三月,建国架构便颇具规模。不论总统制也好,内阁制也好,三权分立,像模像样,上至宪法人权,改历易服,下及放脚剪辫,巨细靡遗,法制桀然,虽百世可知也。立国创制,虽是群贤合力,究竟是一人领导,功不可没。
——唐志刚《袁氏当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秦始皇对“政治体系的设计”具有什么特点,这一政治体系在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问题分别是什么?从中国制度史的发展来看,秦始皇的“政治体系设计”具有怎样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为民国的政治体系做出了怎样的设计?为何已有总统制,又采用内阁制?
(3)你如何看待历史人物对政治体系的不同设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
材料四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中期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经济上、文化上日本明治维新“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措施。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 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l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材料四 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实,中国的反对票既非“跟随俄罗斯”,也不是“同情巴沙尔”,为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摘自《安理会爆发大国投票战 叙利亚成为最新火药桶》(刊载于《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自身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当今时代,中国应该如何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上,在“坚持自己的省张掖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外敌的海上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离。”
——《清史稿》
材料四 2011年2月21日,由中国导弹护卫舰“温州”舰、“马鞍山”舰组成的海军第八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自 2008年12月26日以来,中国海军已先后派出20艘次舰艇、18架次飞机、6 700多名官兵执行护航任务,共为3 400余艘中外船舶实施了安全护航,并多次圆满完成与外军联合护航、联合演习,以及友好访问等任务,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当时清政府出现的现象。材料一、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简要说明。
(2)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2分)这场战争对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危害?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人教版必修Ⅰ
材料二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
——《宋论》
材料三 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见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 ——孙中山《五权宪法》
材料四 在中国的权力监督体系中,包含着诸多的要素:除执政党和政府的自我监督外还包括人民群众监督(主要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司法监督(主要通过宪法和法律 )、舆论监督(主要通过新闻媒体)、民间组织监督(主要是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以及民主党派监督等外部监督。
——《探讨权力监督中的中国民主党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两种表现。
(2)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监察权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是如何落实监察权的?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加强对权力的监察,我国在建国初期确立了哪些相应的政治制度?其中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建立和完善监察制度的作用。
(26 分)2014 年是中法建交50 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3 月25日起,对法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法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材料一 1870 年7 月14 日,俾斯麦发表了挑战性的“埃姆斯电报”,触怒了法国政府。7 月19 日,法国对普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 月2 日,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1871 年1 月28 日,巴黎失陷,两国签订停战协定。2 月26 日,双方在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 月10 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1)材料所述的战争激化了法国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从而引发了法国国内的什么革命?试分析这场革命失败的原因。(10 分)
材料二 法国人推崇理性的力量,他们相信理性可以设计周全的制度,大众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就可以实现人们美好的制度愿景。因此,在法国充斥各种理念,与之相对的是各种固执己见的政治派别。但理性是有限的,这些不同的派别也仅仅代表特殊团体的利益。任何一派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理念,因此,任何一派建立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存在。
——肖艳银《从历史看法国政治制度演变特点》
(2)法国仅以一票多数赢得了共和体制,说明当时共和派以外的哪种政治势力也很强大?这一历史特点在1875 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理性主义对法国政治文明的积极影响。(10 分)
材料三 (昆明火车站暴恐案发生后)有些西方媒体却罔顾最基本的新闻准则,在报道中态度暧昧,居心叵测,别有用心。比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中将恐怖分子打上引号;美联社在相关报道中加上中国“官方所称的恐怖分子”这一前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路透社等媒体将恐怖分子称为“攻击者”“激进分子”等。英国广播公司(BBC)不仅将“暴力、恐怖、袭击”三个词加上引号,而且还强调其所引用的中国官方报道“未经证实”。更有甚者,美联社在选择性引用某受访者的话时,竟声称“应让维吾尔人独立”。
(3)某些在反恐和人权问题上叫得最响的西方国家对恐怖主义行为奉行“双重标准”,从长远来看必将引火烧身、自食其果,这一深刻教训是为历史所证明的。试以法国的相关史实说明。(6 分)
(26 分)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和历代统治者都在思考对策,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并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困境。
材料一 “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清·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概括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6 分)
材料二 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中国古代史》
(2)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6 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6 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政治上,西欧各国深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所控制的世界里”,西欧谋求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使欧洲统一”,阿登纳、舒曼、莫内等西欧政治家都竭力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或“欧洲联邦”;在经济上,西欧各国也普遍感到光靠一国力量,无法改变经济一撅不振的局面,从而产生了经济联合的愿望。但是,西欧经济复兴和经济联合的最大障碍是严重缺乏资金——特别是缺乏美元,唯有美国提供资金才行。
——竺培芬《马歇尔计划》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
材料二 法国不只是在政治和军事上与美国分庭抗礼,还试图打破美国在经济上对西方世界的垄断。且不说别的,单说戴高乐对法国经济的独立性就十分看重。对于美国的种种经济渗透,戴高乐表现得非常警惕,对法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尽可能地严防死守。
——文天尧《新欧洲风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时期的法国对美国的态度是什么?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 法国国民议会2009年3月17日经过辩论和表决,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法国总理在辩论开始前发表讲话说,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只是外交政策的一个“调整”,不牵涉法国外交战略改变,法国也不会因此而成为美国的“附庸”。一些反对派议员在发言中强烈反对政府决定,认为此举将影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特殊地位与影响力”。部分执政党议员对此也提出异议,担心政府通过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争取加强在北约内部影响力的努力将得不偿失。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强调,此举不会影响法国的独立,法国由此可以全面参加北约决策,加强法国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推动欧洲防务取得进展。
——《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决定》
(3)依据材料三,简析法国重返北约的利与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
阶段 |
时间 |
政治选择 |
第一阶段 |
1860—1911年 |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
第二阶段 |
1911—1913年 |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
第三阶段 |
1914—1928年 |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
第四阶段 |
1928—1949年 |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
第五阶段 |
1949—1976年 |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
第六阶段 |
1978年以来 |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此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
(3)你如何理解“现代化”的含义?简要谈谈从中国百年来探索现代化的曲折道路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张岂之《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材料二 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三个这种类型的都市。
材料三 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到15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