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程上来……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1)据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诞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认为,“政府之义务虽千端万绪,要可括以两言,一曰助人民自营力所不逮,二曰防人民自由权之被侵而已。”因此他主张将“凡事业之性质,不能委诸个人者”、“凡事业为公益起见,不宜委诸个人者”、“凡国人所不欲办之公益事业”三类企业交由政府举办。1910年他又提出,“今日政府之弊,在宜干涉者而放任,宜放任者而干涉”,他举例说到,“当局者与民争利,侵入私人营业区域”、“当局者别怀私意而以国帑谋其私益”。
——据梁启超《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等整理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③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④这种命运的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作贾(传统的商业)。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这种经济形态,在18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指出材料所说“经济形态”成熟的社会条件,并写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的不同。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代开始,徽商就以江南为重点开展经营活动,入清后更为活跃。经营内容,如丝、棉、粮等无所不包;经营方式有独资、商伙制、合资三种;经营手段巧妙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包括一些非经济的手段。……清乾隆时,安徽绩溪商人王泰邦在周庄创设商业。后人称颂王泰邦“我祖泰邦公,作贾在吴中,设市周庄镇,居然端木风,春季市茶叶,冬季海货通。”
据材料一,概括徽商能够成功的原因,指出其对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贡献。
材料二
表一  1920年全国女工地区分布表

全国
江苏
浙江
安徽
湖北
21.7万人
14.2万人
1.6万人
1.3万人
1.1万人

表二  1924年上海女工行业分布表

女工总人数
染织业女工人数
饮食业女工人数
(卷烟业为主)
两业女工占女工
120946
98000
8400
90%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20年代女工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九十年代未,华西村书记昊仁宝大胆上马热轧带钢,并使之一举成为华东地区的龙头老大。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筹资2.9亿元,逐步拥有了钢铁、纺织、旅游等多个优势产业群,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成为华西村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3)据材料三,指出华西村经济发展的措施。促使这些措施出现的国家政策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民族工业发展柱状图(仅统计创办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企业)

——依据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的数据编制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重新全面厘订了经济法规……在1928~1936年间所颁布的有关经济问题的法规约有500项之多……适度鼓励改进生产技术,发展民办实业是南京政府经济政策的新动向之一……使这一时期的民营经济在前一时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虞和平《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早期现代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黄金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5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产业革命精神”主要追求

A.实现民主政治 B.民族独立富强
C.工业化的实现 D.发展资本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百年巨商》
材料四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据材料四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1)材料一中“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其特点。
材料二 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
(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
材料三 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3)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特点。与西方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中国已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中国历史上只能曲折发展,时断时续,最多只能在中央政府控制力量较为薄弱时,市场力量才能稍微脱颖而出。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多寡。”“历代经济情况的好坏,主要是依赖充分条件的‘充分’与否,即政府干预的多寡:凡干预较少者,则发展情况较优,否则较劣。”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上卷)
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实现了改朝换代的“政治突变”。具体到辛亥革命而言,它确实推动了中国近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同样可以认定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经济突变”,只不过其带来的经济突变时间拉得较长,表现不如政治突变那样激烈而已。
——朱荫责《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马克思之前,所有重大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发生在西方。但在20世纪,所有重大革命都发生在第三世界(落后国家):1917年——俄国、1949年——中国……。20世纪90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失败,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
——以上材料均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
(1)材料一所指“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其共同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是自古希腊以来哪一思想的发展?
(2)材料一所述20世纪“重大革命”与“马克思之前的革命”有何不同?你是否同意“20世纪90年代……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的观点?陈述理由。
(3)据材料二,“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这个“形象”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概述民国成立后的前十年之间,为“扭转这一形象”所做的主要努力。
(4)综合上述,指出“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的突出表现,并阐释该发展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变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并分析这一时期“明显的转变”未能促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亟变”的因素。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是指什么运动?作者推崇“政治改制运动”还是“暴力反洋运动”?根据材料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巨变是在什么基本前提下发生的,并说明邓小平“务实主义”的突出表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款项数目
总额
清政府
210项
18亿银元:为赔款借款占61%;实业借款占28.7%
北洋政府
633项
15.56亿银元:军政借款占64.4%;实业、教育借款占35.5%
国民政府
108项
28亿银元:军政借款占86.77%;实业、教育借款约占8.26%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可以获得的结论应该是(   )

A.中国工业化水平处于初期阶段
B.1936年后各行业产值均大幅下滑
C.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陷入萧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罗马的历史遗产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