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右表中某一时期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通商口岸 |
B.马关条约签订 |
C.政府奖励实业 |
D.引进外国资本 |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
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 |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
A.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兴起 | B.民族工业技术薄弱 |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 D.列强的经济侵略 |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以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导致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D.缺乏充足货币的支持 |
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说: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灭亡和衰落。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 |
C.资产阶级发起了实业救国运动 | D.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挤压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
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的不正确的是
A.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
B.1935—1936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
C.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 |
D.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 |
(判断正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在中国史中会经常遇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⑤ |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
行业 |
矿冶业 |
机器业 |
食品工业 |
|
数量(家) |
72 |
3 |
193 |
100 |
A.造纸业 B.火柴业 C.榨油业 D.纺织业
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年份 |
茶(磅) |
丝(包) |
1843 |
17727750 |
1787 |
1849 |
82980500 |
16298 |
1854 |
109369000 |
54233 |
1858 |
103564400 |
85970 |
①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②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③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的主导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