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思想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的共同原因和条件是( )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 ②政治发展的需要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历史发展往往是辨证地统一在一起.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即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时最大障碍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六一汉” |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
C.建立“五百人会议” | D.鼓励发展工商业 |
“克利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为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指外邦人),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雅典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 | B.雅典公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 |
C.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 D.雅典民主制特征是轮番而治 |
梭伦在诗篇中表达了他的施政理念:“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对于其施政理念和改革举措,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重在调整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
B.财产等级制体现了节制、中庸理念 |
C.改革为平民参与城邦事务创造了条件 |
D.改革后的雅典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写道:苏格拉底“抨击智者冒充热爱民众,实际上却是阿谀奉迎,反复无常。而伯里克利等政治家的错误在于,他们只是在满足公民的私欲中寻求其幸福和快乐。”材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 )
A.关注兴趣从自然转向社会 | B.主张由哲学家执政 |
C.对雅典民主政治丧失信心 | D.力图重建道德价值 |
“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古希腊改革中的( )
A.按财产赋予政治权力 | B.成立陪审法庭 |
C.废除债务奴隶 | D.发放观剧津贴 |
美国学者科恩认为,理想的民主应该让公民“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识别问题,提出建议权衡各方面的论证与论点,表明信念并阐明立场,一般而论即促进并深化思考”。比照科恩的上述观点我们发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 )
A.民主参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是有限的 |
B.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民主和言论自由 |
C.确保城邦国家的政治决策正确而有效 |
D.公民大会代表了雅典居民的利益诉求 |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他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
B.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
D.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里克利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还找到了下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是( )
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
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
C.伯里克利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 |
D.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
“约法十二章的颁布,只是防止贵族阶级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另立新的规章。这一切只不过是给予了平民阶级比较大的安全感,以及对国家事务参与的切身感。”下列有关“约法十二章”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公民大会制定和颁布 |
B.使平民获得了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 |
C.废除了维护贵族利益的不合理法规 |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 )
|
史实 |
结论 |
A |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平等的权利 |
B |
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 |
反映了在古代雅典,妇女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
C |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
主要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
D |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
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
公元前326年,罗马波提里阿法案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类似政策
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也曾出台。这一规定( )
A.协调了奴隶主和奴隶间的矛盾 |
B.明确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
C.使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得以巩固 |
D.使公民法日益完善 |
中国文明是东方文明的源头。欧洲文明的源头是( )
A.古印度文明 | B.古希腊文明 |
C.古罗马文明 | D.古埃及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