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商周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农具,说明当时农业中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B.1841年-1903年清朝关税在总税收中所占比例从11%增至32%,说明清朝财政收入的结构发生变化
C.阿里仿效欧洲国家建立了行政机构,表明埃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D.赫鲁晓夫时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说明苏联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得到了解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这种变化反映了

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
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
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6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关于战国时期的资料,指导教师认为它不能当成原始史料使用。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农业劳动的场景 B.使用的生产工具
C.“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 D.文字的字体与书写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

A.农民徭役负担沉重 B.均田制遭到破坏
C.地主残酷剥削农民 D.赋税征收巧立名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朕思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务遵定例征收”。通过这一史料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   )

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 B.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C.国内外经贸交流的盛况 D.商民相对惬意的生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

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若到六月(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
田 主  康海多
租田人  张文信
知见人  翟寅武、白六洛、赵胡单

 
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
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这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劳动
D.生产关系变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古籍记载: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可灌溉,亦可排涝。此记载所涉农具出现于

A.西汉 B.东汉 C.曹魏 D.唐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外国学者研究唐代农业生产时引用范成大诗句“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范成大的诗激情浪漫,其诗不足以信
B.范成大是唐代田园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需详加考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忽必烈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一诏令的重要意义在于(     )

A.确立了农桑立国的方针
B.实现了向农耕文明的转变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