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春秋战国时,我国农业动力方面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指的是(    )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铁犁的使用 D.新型灌溉工业的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

A.租佃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井田制经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配制度往往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乃至社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租庸调制度是唐朝的赋税制度,成年男子要交一定粮食,称为租。缴纳一定的绢或布,称为调。服役期间,不去服役的要上缴一定的绢或布代役。租庸调制度与均田制相互配合,一旦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度也会遭到破坏。武周以后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严重,公家已经没有土地实行均田制……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更是激烈,加以军需,各地长官都可以任意摊派赋税,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中央不能派遣官员监察,于是各种苛捐杂税纷纷出现,加剧了阶级矛盾,赋税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规定每家每户按照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一切杂税杂役。
材料二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三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表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
产量
收购
收购量占产量(%)
1958
20000
5876.0
29.4
1959
17000
6740.5
39.7
1960
14350
5105.0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四  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 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
——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税法的实施背景。
(2)材料二、三反映出在分配方式上存在着怎样的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3)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二战后西方国家出现了什么现象?简要分析其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 “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概念
理解
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B
实业救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C
盐铁官营
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实行垄断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之市,易木棉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无顷刻闲。……田家收获输官偿债外,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四《方域篇》。
材料二 从60 年代开始,清政府……先后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较著名的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等。
——《中国全史》
材料三 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到二十五年六月,全国工业生产总增长率达40%。许多企业大获利润,如大中华火柴公司,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连续亏损,二十五年扭亏为盈,盈利84 万元。
——《中国全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明代生产方式出现怎样的新变化?
(2)材料二描述的是近代中国的哪一件事?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哪些因素推动了经济增长?这一经济增长趋势未能延续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研究表明,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小农土地所有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
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

A.自然经济深受火灾的危害 B.自然经济对自然的依赖性较强
C.自然经济具有不稳定性 D.自然经济具有比较稳定的特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家庭手工业、商业发展作为农业的辅助。从两宋开始,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具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 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迁》)
分析比较北宋首都东京与唐朝首都长安(见下图),就可以发现唐宋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也可以从这个中原大都市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现实状况。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这些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及耕作方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宋时期农业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长安、北宋东京两城商业区分布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出能体现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其他表现。(7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