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有
① 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② 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进一步改进
③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
④ 扬州、成都成为东、西地区经济中心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以下表述能正确反映夏、商、周时期社会经济的是
①田野中种植着稻、黍、稷、麦、豆等农作物
②劳动者手持大量木、石或青铜农具
③饲养很多家畜,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
④商业有所发展,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其中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始于:
A.西周 | B.春秋战国 | C.汉朝以后 | D.隋唐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产主要为
A.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 | B.满足市场需要 |
C.交纳赋税 | D.由奴隶主支配 |
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 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
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体现在 ( )
A.礼乐崩坏,百家争鸣 | B.追求功利,实力竞争 |
C.由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 D.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
《诗经·小雅》中的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两种制度。以下对这两种制度表述正确的有()
①前者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
③统治者实行这两种制度的目的相同 ④导致两者瓦解的根本原因相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先秦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个体农业发展的转变。推动这个转变的因素有()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②城市商业的发展③各国的变法运动④水利设施的兴修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 |
B.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
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
A.郑国渠的修建 | B.都江堰的修建 |
C.灵渠的开凿 | D.井渠的出现 |
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①农事精耕细作 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