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法国的国旗为三色旗,它曾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材料四:有学者说:“若就经济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工业革命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毋庸置疑,法国人有足够多的理由为法兰西文化当年的辉煌感到自豪。……世界各国的人民在提及法兰西文化时,不仅是油然的生敬,而且还每每心存感激。”
——吕一民著《法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社会根源。(2分)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的法兰西文化对欧洲和世界的贡献。
( 20分)材料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此句一般认为是宋人所说,特别是经朱熹引用后成为经典名言。而明代李贽不同意此句,曾引同时代人刘谐之言批评说:“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意:怪不得孔丘以前的人,整天得点着蜡烛走路)。”
(1)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朱熹和李贽对待孔子的态度,并分析两人对此句话态度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一文,提出“世界而无法兰西,今日之黑暗不识仍居何等”。
(2)请依据所学说明18世纪中期法兰西对近代思想文明的贡献。
(3)从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到“世界而无法兰西,今日之黑暗不识仍居何等”,这反映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有怎样的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这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正是这种多样文化的并存、交汇和融合,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不应该互相歧视、敌视、排斥,而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形成和谐多彩的人类文化。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分析法国启蒙运动高举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的旗帜的原因。
(2)简述这些价值观对近代前期的中国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民主与科学在西方是以理性揭露宗教的黑暗统治而成长起来的;在中国为揭露明朝的极端皇权政治曾经活跃起来,但不像西方由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一直发展下来,而在清朝以强悍的少数民族统治而停滞了。直到鸦片战争后,在强敌压境的资本主义刺激下才开展起来。
——《陈旭麓学术文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指出该现象出现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思想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三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
(2)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伏尔泰推祟儒家思想的原因。(4分)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简述这些政治主张对近代思想的影响。(2分)
(4)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目标是让人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人,成为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天使;而儒教限于让人成为一个好公民——像孝子和好公民那样的生活。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他给了他们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通过给出真正的国家观念,孔子使得这个观念成了一个宗教。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是对道德功能的重视、以善为本的人性论、以道德为基础的文明观、忠君尊王的孝史论、三从四德的女性伦理。
——摘编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1915年)
材料二 在个人生活方面,西方人为运动而生活,东方人则为生活而运动;西方人为赚钱而活着,东方人则为人生创造财富。在社会问题上,东方的社会,立足于道德基础之上,西方的社会建筑在金钱之上。在政治问题上,欧洲早期是通过基督教来统治人民的,文艺复兴之后所行的是强权政治,到现代就变成了混乱加上警察的社会;东方人是靠良心、廉耻和道德观念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东西方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但我相信东西方的差异必将会消失并走向融合。
——摘编自《辜鸿铭讲国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辜鸿铭关于中西文明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辜鸿铭的思想。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 英国政治与经济学家哈耶克在其伦理学代表作《自由秩序原理》一书中指出:“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努力,原本旨在增进个人的权利,然而这个目的却流产了,导致这个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乃是法国大革命所创造的这样一种信念:既然所有的权力最终已被置于人民之手,故一切用来制止滥用这种权力的保障措施,也就变得不再必要了。”在法国文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贡斯当看来,这种不受任何限制的人民权力的信念源自被国革命者奉为至圣先贤的浪漫派作家卢梭的人民主权说。贡斯当认为,标榜纯真自由的卢梭政治学说“是对所有类型的专制政治最可怕的支持”,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为多种类型的暴政提供了致命的借口”。
——摘自《革命的反思——贡斯当论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努力”的目的最终“流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雅各宾派专政为例,论证卢梭学说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中外学者各不相同,甚至有的观点针锋相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写到: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却说: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材料二 黑格尔(1822年)认为: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伏尔泰却赞赏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伏尔泰《风俗论》)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
(说明:可以赞成或反对,也可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雅典时代的欧洲人认为“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可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近代社会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享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根据材料分析欧洲人对“民主”认识的变化。(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8世纪以来法国实践“真正的民主”的史实。(6分)
〖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人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粱启超《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政治自由”的含义。为此他对国家权力的构建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核心思想,评述梁启超与孟德斯鸠思想产生的共同原因与影响。
以文化视角考察经济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曾宣称:“甘愿奉行赤贫的生活才是获得上帝的爱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到14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人文主义财富观,认为“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有的人不愿勤学技艺,不愿努力工作,不愿在完成艰巨任务中汗流浃背,那么他又怎么能赢得像别人那样的威望与尊严呢?”
——摘编自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1)依据材料分析,14世纪出现的财富观为什么属于人文主义的范畴?这种观念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卢梭认为,“财产权的确是所有公民权中最神圣的权利……甚至比自由还更重要”,人民通过契约把一切权利转让给集体,然后利用这个集体的更大的力量来保护每个缔约者的人身、自由和财产。孟德斯鸠把财产自由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公民可以依据民法来保护其私有财产的绝对不可侵犯。
——摘编自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2)与材料一人文主义财富观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哪些新特点?
材料三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欧洲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不仅是实践天赋人权的途径,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手段。最大特点是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这与前工业时代,尤其是中古封建社会凭借权力、习俗和经验来操控经济体系完全不同。经济自由主义影响了政府的政策取向。
——摘编自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3)分析经济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材料所说“影响了政府的政策取向”是指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材料二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材料三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请回等:
(1)材料一、二体现了欧洲启象思想家的哪些思想主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其自相矛盾之处。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问题二:公民权利
材料二: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公民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 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直到1791年,美国宪法才包含进了权利法案条款,规定 了公民不受政府制约的自由。
法国《人权宣言》在巴士底狱暴动一个月之后就诞生了。对于大多数代表而言,这场 革命的最振奋人心的、最具转变性意义的胜利在于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法律面前的 人人平等,而不是对政府结构和运作程序的常规性和技术性的描述。
——据《姊妹革命一一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2)据材料二,指出美法两国在确立公民权利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问题三: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原因
(14分)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具体是什么? (2分)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政治发展有何积极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