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卢梭的
A.天赋人权 | B.三权分立 | C.人民主权 | D.自由并自律 |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精神符号”的内在联系是
①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②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
③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
④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A.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 |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
D.他编纂了《纯粹理性批判》,使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
欧亚大陆两端的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上述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 |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
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让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这段话的解释正确的有( )
①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②人民有选举和推翻政府的权力
③阐述了分权制衡思想
④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
A.殖民扩张时代 | B.文艺复兴时代 |
C.宗教改革时代 | D.启蒙运动时代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的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
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
C.封建专制统治已经陷入了全面危机 |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发生了严重动摇 |
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 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A.社会契约论 |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
C.天赋人权思想 | D.社会契约思想 |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
A.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
B.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
C.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
D.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 |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
A.民主法治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 B.社会发展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
康德的道德定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每个人当作享有天赋人权的个体对待,而不是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如果把这一道德定律与孔子的道德观相比较,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与孔子的道德观有相似之处 |
B.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
C.两者所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
D.“人非工具”是对康德道德观的概括 |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这段话肯定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 | B.宗教改革运动 |
C.科学社会主义 | D.启蒙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