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 )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 B.重视分权制衡 |
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 D.建立了责任内阁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之市,易木棉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无顷刻闲。……田家收获输官偿债外,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四《方域篇》。
材料二 从60 年代开始,清政府……先后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较著名的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等。
——《中国全史》
材料三 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到二十五年六月,全国工业生产总增长率达40%。许多企业大获利润,如大中华火柴公司,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连续亏损,二十五年扭亏为盈,盈利84 万元。
——《中国全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明代生产方式出现怎样的新变化?
(2)材料二描述的是近代中国的哪一件事?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哪些因素推动了经济增长?这一经济增长趋势未能延续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引文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
A.美国照搬了英国、法国的民主模式 |
B.美国的民主突出了民权 |
C.政治妥协对实现民主的重要性 |
D.主张继续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
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
A.维护邦联制 | B.加强中央权力 |
C.巩固联邦制 | D.保障各州的权利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第一阶段,在西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文化形象中不断美化中国的器物、制度、思想。第二阶段,从启蒙运动后期到帝国主义时代,在启蒙哲学背景下,悠久的中国历史则因为其停滞变成一种具有反面的、否定性意义的野蛮特征。
——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文化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西方关于中国形象的认识。
(说明:围绕材料中的一个阶段或两个阶段的认识展开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
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 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 “纠绳不法”,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材料二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
——摘编自《西方行政监察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监察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监察“独立”而又未“独裁”?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
概念 |
理解 |
A |
重农抑商 |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
B |
实业救国 |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
C |
盐铁官营 |
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实行垄断 |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
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
A.美国的民主政治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 |
B.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
C.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
D.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该“理念”是( )
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 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 |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 | 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土计其民幸福,莫不以自由为唯一无二之宗旨。试读欧洲历史,观数百年百余年暴君之压制,贵族之侵凌,诚非力争自由不可。特观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求国群之自由,非合通国之群策群力不可。欲合群策群力,又非人人爱国,人人于国家皆有一部分义务不能。欲人人皆有一部分之义务,因以生爱国之心,非诱之使与闻国事,教之使洞达外情又不可得也。
——严复《群己权界论》(1903)
材料二 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之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候官严先生年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主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严复和孙中山关于中国出路问题的不同观点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