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发表在2004年3月5日的《讽刺与幽默》的一幅漫画《战车装配中》,它主要反映了日本
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B.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罪行 |
C.社会暴力激烈 |
D.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
截至2004年5月,联合国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共部署有15支维和部队,包括来自94个国家的5.3万名维和士兵以及1.1万名联合国工作人员。下列有关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近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被认为是维持和平、解决争端的十分有效的形式
②中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积极支持维和的态度
③蓝盔和贝雷帽是联合国维和人员的标志
④联合国维和部队还承担了人道主义援助、促进民族和解等任务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世界经济在美国“9.11”事件的影响下急剧下滑,世界银行预测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3.8%降为1.3%。这说明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 B.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
C.和平与发展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 D.和平与发展是先后相继,因果相承 |
“倘若没有联合国,1945年以后的世界可能更为血腥,20世纪下半叶,国家间战争少于上半叶。到目前为止,其成员已增加为190个,新增成员国大多为原来被奴役和压迫的殖民地。联合国还制定了大量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人权保护等国际文件,筹集了数量可观的资金,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材料中关于联合国在当今世界所起的重大作用有
①减少了局部战争和避免了世界大战
②促进民族解放运动
③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④彻底摆脱大国强权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上述材料出自 ( )
A.《波茨坦公告》 | B.《联合国家宣言》 |
C.《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 |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罗斯福总统宣布:“我们现在已处于战争之中。我们一直都在这场战争之中。每一个男人、女人和孩子都是我们美国历史上这一最巨大的事业参与者。”此后美国最有可能采取的行动是
A.发表《大西洋宪章》 | B.修改中立法案 |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D.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段话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流是
( )
A.和平与发展 | B.人道主义 | C.恐怖主义 | D.霸权主义 |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
B.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
C.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
D.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种特点 |
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民族的经济发展 |
B.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
C.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 D.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
1988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主要原因是:
A 维和部队制止了第二次中东战争
B 维和部队解决了地区性冲突
C 维和行动有助于控制局部性冲突升级
D 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里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