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某日广东牛栏岗村民贴出一则告示:“……尔害我乡村,伤我男妇,不得不与畜类同斗。我现在全粤乡民数千百万之多,……志切同仇,恨声载道。若不灭尽尔畜,誓不俱生。”这则告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 B.鸦片战争 |
C.义和团运动 | D.黄花岗起义 |
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
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能在近代历史上“庇护”在华的外国“流
氓”所依据的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 B.领事裁判权 | C.协定关税权 | D.永久居住权 |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中日甲午战争 |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日,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日,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列强侵华( )
A.导致中国不断丧失主权 |
B.使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
C.加快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
D.促使中华民族不断觉醒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 D.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
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 )
A.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C.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引发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 )
①未认识到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残酷性
②只看到了“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
③夸大了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
④贬低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体现了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
B.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 |
C.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D.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 |
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 | B.军事武器的优劣 |
C.国民素质的优劣 | 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 )
①未认识到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残酷性
②只看到了“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
③夸大了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
④贬低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锐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