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危机即将走进60个春秋。当年赫鲁晓夫曾向肯尼迪建议“我们同意从古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美国代表需要声明: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A.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 |
B.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
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 B.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 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
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 |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
B. | 美苏关系趋于暖和 |
C. | 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
D. | 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
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 | 结束越南战争 | B. | 执行"莫洛托夫计戴" |
C. | 撤出古巴导弹 | D. | 签订《华沙条约》 |
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下图是1950年到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导致A、B两阶段军事激剧下降的共同原因是
A.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政策
B.美苏争霸转向空间领域
C.美国结束一些侵略战争
D.美苏冷战局势日益缓和
朝鲜半岛分裂后,斯大林多次暗示金日成要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但l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斯大林又指使其代表不参加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议,使安理会顺利通过美国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战争规模升级为国际战争。斯大林的意图是
A.维护《联合国宪章》的权威 | B.调整苏联的争霸政策 |
C.巩固苏联在东欧的战略地位 | D.构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新秩序 |
图所示事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
B.中国政府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根本变化 |
C.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D.美国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政 |
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
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
B.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 |
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
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
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 | B.不结盟运动兴起 |
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 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 |
针对韩国向两国有争议的海域进行的军事演习,朝鲜于2010年11月向延坪岛猛烈炮击。韩国国防部于12月7日表示:如果遇到敌人的打击,各级部长指挥官可行行使自卫权。造成上述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历史原因是
A美苏间的军备竞赛 B冷战的阴影
C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 D朝鲜核试题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你认为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观原因可能是
①事件本身复杂②作者立场不同③受意识形态制约④舆论混淆视听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④ |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下面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分裂和统一的状况,说法不正确的有:
A.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
B.一战后德国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0年,期满后经公民投票表决,决定归属。 |
C.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三国分区占领 |
D.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完成德国统一。 |
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于
A.法国大革命中 |
B.联邦德国境内 |
C.20世纪中期 |
D.欧盟东扩过程 |
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变化实际上是
A.美苏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
C.中美关系的变化 | D.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霸斗争的变化 |
图是上世纪60年代初欧洲某城市中的一景,(图中近景是带刺铁丝网和预制混凝土块)这座城市最有可能是
A.巴黎 | B.伦敦 |
C.柏林 | D.罗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