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德国和欧洲的分裂,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欧洲被削弱的结果 | B.大国强权政治的结果 |
C.苏联作用的结果 | D.美国的作用结果 |
二战后期,涉及到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内容的重要国际会议有 ( )
①开罗会议 ②华盛顿会议 ③雅尔塔会议 ④波茨坦会议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战后对日本的处置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追究了天皇的责任②对许多战犯免于起诉③实际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④被判处绞刑的战犯明显少于德国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一战后到二战后英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
A.由相互争夺世界霸权到英国追随美国 |
B.由互不干涉到积极争夺世界霸权 |
C.由相互争夺世界霸权到美英共同反共 |
D.由互不干涉到共同掌握世界霸权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欧洲一些国家经济得到恢复 |
B.欧洲资本主义秩序得以稳定 |
C.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加强 |
D.美苏对欧洲的争夺更趋激烈 |
纵观整个苏联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
A.斯大林模式形成、发展和失败的历史 | B.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 |
C.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历史 | D.推动世界和平事业发展的历史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大国主宰世界的产物;
③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④都随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瓦解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②③ |
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的东欧和西欧虽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但成效和结果却是两重天,导致这种结果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出现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
B.美国和苏联对西欧和东欧产生了绝然不同的政治影响 |
C.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体制优劣明显 |
D.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真正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下列两幅漫画所表达的共同主题,其实质是 ( )
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A.大国在外交场所的角逐 | B.两大政治集团的角逐 |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较量 | D.大国间实力的较量 |
1970年2月,尼克松总统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 B.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 |
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破裂 | D.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了“和平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
A.维护世界的稳定与繁荣 | B.放弃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 |
C.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 | D.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