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件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A.分裂德国 |
B.建立北约组织 |
C.在越南将“特种战争”提升为“局部战争” |
D.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 |
下列对“热战”的最准确理解是
A.二战后美苏“冷战”中的局部战争 | B.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
C.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武装冲突 | D.美国发动的维护世界霸权的战争 |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美国的做法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美国这一“慷慨的举动”的实质是
A.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 | 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
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 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
近期,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从历史来看,导致朝鲜半岛分裂的根源是: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C.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
D.朝鲜和韩国不愿意统一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 | 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 |
C.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 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
促使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第三世界兴起 |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
C.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
D.与中国关系如何 |
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
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 |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 | 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 |
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 | 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 |
下列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
B.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冷战”转化为大规模的“热战” |
D.该局面的形成是美、苏两国政治、军事均势状态下的产物 |
“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 B.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D.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请问:材料中的一夜发生在下面的哪一个时间之中?
A.1989年 | B.1991年 | C.1922年 | D.1936年 |
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 | B.美苏“冷战”政策的产物 |
C.东西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 D.二战达成的协议 |
1962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苏联对美国宣布:“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这场引发美苏关系高度紧张而最终得以平息的事件是
A.柏林墙危机 | B.古巴导弹危机 |
C.苏联扶持东德 | D.朝鲜战争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