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 B.割占苏台德地区 |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D.进攻波兰 |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
慕尼黑协定产生的影响是
①德国法西斯侵略受到鼓舞,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②致使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实力大增
③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
④波兰对德国丧失了感情,致使波兰迅速灭亡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歌曲《雅拉玛》中唱道:“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国家/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
A.统一战线下中国人民的抗战 | B.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
C.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 D.波兰人民的抗德斗争 |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
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A.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普遍支持 |
B.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
20世纪科技飞速进步,飞机、坦克、新式枪炮等投入战争。其影响是①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②使世界大战变得更加残酷 ③使“闪电战”成为世界大战的主导战术 ④直接导致战争变成世界性大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③④ |
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
B.通过了《租借法》 |
C.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 |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波兰而战”,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A.波兰灭亡之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
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 |
D.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国力 |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
阅读下图。该漫画的主题应当是
A.讽刺“三国同盟”的形成 |
B.抨击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
C.反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
D.揭露慕尼黑会议的阴谋 |
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
与下图所示德国疆域相符的时间是:
A.1936年3月~1937年2月 |
B.1938年9月~1939年2月 |
C.1937年3月~1938年9月 |
D.1939年3月~1939年9月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如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打仗干什么?”对第一次战争的回答是“该怎样安排欧洲”;对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
——(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重新安排欧洲”换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因为尽管两次战争的决定性战斗都在欧洲爆发和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如此),战争的目标和内容却都是世界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战争)。
——潘仁杰、李巨廉《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比较研究》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泰勒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