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
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
C.西方经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 |
D.斯大林体制建立 |
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①英国圈地运动 ②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①② |
1930年秋,泰戈尔对苏联进行访问,他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办法是治病的办法,短期是有效的,但“这种疗法不能持久”。“不能持久”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
B.苏联工业落后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
C.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经营引发社会动荡 |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 |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
D.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
下面是为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变化情况表。其变化反映的实质冋题是苏联
|
1928 年 |
1932 年 |
1937 年 |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
工业总产值 |
5 |
3 |
2 |
2 |
1 |
机器制造业 |
4 |
2 |
1 |
2 |
1 |
拖拉机 |
4 |
2 |
1 |
2 |
1 |
联合收割机 |
4 |
2 |
1 |
1 |
1 |
煤炭 |
6 |
6 |
3 |
3 |
2 |
电力 |
10 |
7 |
4 |
3 |
2 |
石油 |
3 |
2 |
1 |
2 |
1 |
钢铁 |
5 |
5 |
4 |
3 |
2 |
水泥 |
8 |
7 |
5 |
4 |
3 |
机床 |
12 |
6 |
5 |
2 |
1 |
A.无产阶级政权已建立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施
C.计划经济有其自身优势 D.计划经济优于欧洲市场经济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
“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A.罗斯福新政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
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
③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
④工业化快速得到了实现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十月革命不仅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的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能体现苏联成为“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的是( )
A.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
B.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
C.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
D.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
B.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
C.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
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
以下是苏联时期的政治笑话,该笑话讽刺了苏联( )
“爸,您能给我套车钥匙吗?”
“好,别丢了,儿子,七年之后我们就会领到车!”
A.片面发展重工业 |
B.忽视轻工业的生产 |
C.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消费品紧缺 |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