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胡锦涛主席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前来北京参加亚欧峰会的法国总统萨科齐,那么,你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是如何产生的
A.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 B.由选民间接选出 |
C.由议会两院选出 | D.由众议院选举产生 |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
B.君主派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
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根源在于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
C.封建残余势力和共和派斗争激烈,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
1875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宪法规定总统( )
A.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 B.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
C.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 D.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
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政体多次更迭。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 )
A.封建君主制 | B.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
C.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制 | D.君主立宪制 |
1877年3月,法国《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材料反映了( )
A.封建王朝的复辟 |
B.巴黎公社的失败 |
C.“一票共和”的实现 |
D.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
有人说法国是“各种政体的试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
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
C.民主历程历经艰难 |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
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及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
A.君主专制 | B.君主立宪制 | C.共和制 | D.无产阶级专政 |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
B.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
D.实行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
1870年由法国人主动发起的在历史上被称为“最愚蠢的一场战争”的是
A.英法七年战争 | B.普法战争 |
C.拿破仑战争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下面是19世纪80年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项目 |
法国 |
德国 |
国家元首 |
总统 |
① |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
② |
世袭 |
国家元首任期 |
任期制 |
③ |
政府首脑 |
总统 |
首相 |
A.首相、选举、任期制 B.皇帝、选举、任期制
C.首相、选举、终身制 D.皇帝、选举、终身制
1789年6月,法国国民议会宣布:“……这个议会,而且只有这个议会,才能说明并提出全体国民的共同意愿;在君主和这个议会之间,不再有任何否决权或任何否定的权力。”这说明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
A.废除君主制度 | B.建立共和政体 |
C.实行君主立宪制 | D.向封建保守势力妥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