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巴黎和会三巨头由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组成,是巴黎和会实际的三个操纵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法国掌握最高实权的是( )
A.总统 | B.议会 | C.君主 | D.总理 |
法国君主立宪派对法国的初步改造,主要表现为 ( )
①颁布1791年宪法 ②颁布《人权宣言》 ③对奥地利宣战 ④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
A.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
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
从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80多年,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其主要原因是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温和 |
B.法国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思想基础 |
C.法国缺乏民主共和的群众基础 |
D.由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使法国君主制的传统深厚 |
有学者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济主义的一部宪法。”该宪法规定( )
A.总统任期四年 |
B.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 |
C.总统有直接解散议会的权利 |
D.议会实行一院制 |
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体制最终确立的事件是
A.187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 B.1792年国民大会正式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
C.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 D.1875年宪法 |
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应分别是( )
|
法国共和制 |
德国君主立宪制 |
国家元首 |
总统 |
皇帝 |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
① |
世袭 |
国家元首任期 |
任期制 |
终身制 |
政府首脑 |
总统 |
② |
国家权力中心 |
③ |
皇帝和首相 |
|
法国共和制 |
德国君主立宪制 |
国家元首 |
总统 |
皇帝 |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
① |
世袭 |
国家元首任期 |
任期制 |
终身制 |
政府首脑 |
总统 |
② |
国家权力中心 |
③ |
皇帝和首相 |
A.世袭、君主、总统 B.世袭、首相、议会
C.选举、君主、议会 D.选举、首相、议会
1871年,麦克马洪成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二任总统,在位期间颁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下列属于他的权力范围的是 ( )
①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②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和解散众议院
③缔结条约
④特赦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世纪70年代,法德通过不同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下列关于两国政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国权力中心不同 | B.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
C.议会行使立法权力 | D.都体现一定的民主精神 |
新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其历程的曲折和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A.英国 | B.法国 | C.美国 | D.德国 |
法国史学家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写道,法国大革命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受压最紧的时候,而是发生在原压得很紧,然后逐渐放松的时候。路易十六时期改革已经开始,改掉了一部分,使得没有改的这一部分显得分外触目,从而引发了法国大革命。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是路易十六时期
A.改革进程不平衡的结果 | B.弱化专制统治的结果 |
C.改革不成功的结果 | D.改革目标偏激导致的 |
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宣布:“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法国宣布这一修正案的意义是( )
A.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
B.否定了等级制度 |
C.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法国总统 |
D.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了共和制度 |
法国1875年宪法对总统权力的规定不包括( )
A.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
B.有权解散众议院而不受任何约束 |
C.有权实行特赦和缔结条约 |
D.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
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德意志帝国宪法》 | D.法国1875年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