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 )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 |
B.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
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
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
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
下表是1987~1991年东盟各国经济平均增长率(%)
国家 |
马来西亚 |
菲律宾 |
印度尼西亚 |
泰国 |
新加坡 |
增长率 |
8.3 |
4.5 |
6.2 |
10.5 |
9.0 |
上表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东盟在1987~1991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B.东盟政治经济方面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C.在这一时期内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D.在这一时期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2011年2月,德国和法国提出对欧元区经济政策进行监督的计划,欧盟领导人峰会上就此计划出现重大分歧,该计划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争论,包括废止薪资指数化和协调欧元区企业税率。这说明( )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充满了曲折
②欧盟仅是对欧洲经济问题进行协调的组织
③各国在经济事务中都有发言权,反映了世界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④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欧洲各国的合作正在积极进行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列关于亚太经合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同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都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
B.都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
C.美国都是创始会员国 |
D.都只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合作 |
20世纪60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包括( )
A.建立关税同盟 | B.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
C.欧洲共同体成立 | D.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 |
欧洲一体化改变了世界格局,这里“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含义是( )
A.直接瓦解了美苏两极格局 |
B.有利于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
C.巩固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使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阻遏 |
D.代替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
B.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
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
D.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
1950年法国政府计划“成立一个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其高级联营机构管制之下、其他欧洲国家都能参加的组织”。你认为各国政府对此计划的评论最符合事实的是( )
A.英国:他们企图吞并英国的煤钢工业 |
B.美国:这是对美国的公开挑战 |
C.德国:将促使欧洲大陆两大宿敌和解 |
D.苏联:这将恢复西德的战争工业 |
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欧走向联合是民心之所向 |
B.西欧联合消除了内部矛盾 |
C.西欧联合将是国际重要力量 |
D.西欧联合加剧了美苏冷战 |
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它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
C.苏联咄咄逼人威胁 | 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 |
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外汇储蓄急剧下降,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困难。当时为应对这一危机,韩国政府会应向下列哪一国际组织求援
为期两天的欧盟春季峰会于2013年3月2日在布鲁塞尔闭幕。当天,除英国和捷克以外的25个欧盟成员国正式签署旨在巩固财政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和治理公约》,叉称“财政契约”。据此推理可知
A.欧盟在维持稳定的欧洲经济秩序上发挥重要作用 |
B.欧洲一体化由经济联合开始过渡到政治经济联合 |
C.欧洲在实现货币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 |
D.欧盟定期召开经济会议处理成员国内部纠纷问题 |
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欧洲 |
南、北美洲 |
亚洲 |
非洲 |
大洋洲 |
跨地区 |
39个 |
40个 |
6个 |
8个 |
1个 |
7个 |
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