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一战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 |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 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
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 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
1918年《西方的没落》带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出现在德国的书店里,从此围绕“西方的没落”的争议一直在持续。书中的“西方”指的是( )
A.美国、日本 | B.欧洲 | C.苏联 | D.德国 |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
“1914年欧洲战争的爆发使西方从亚洲的撤退势在必行,这就给日本提供了一个巩固和扩大地盘的好机会。”以下事件,不能体现这一态势的是
A.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
B.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C.《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
D.《四国条约》的订立 |
以下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征兵的歌曲《美国佬来了》的部分歌词:“……我是勇士。这是勇士之歌,乐战好斗,令敌国焦土一片,跋涉血海,誓要斩尽杀绝……我的影子将是你的死神…… ”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居中调停,竭力维护世界和平 |
B.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战争双方出售军火物资,大发战争横财 |
C.随着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寻机参战,而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给了美国参战的借口 |
D.从歌词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好战、残忍与争霸的欲念 |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
B.国内局势动荡,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西方衰落”的开始,刺激了西半球和远东的世界权力中心的成长。这里的“世界权力中心”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A.美国和中国 | B.美国和日本 |
C.苏俄和日本 | D.苏俄和中国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倒戈,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处理对外关系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 B.意大利不守信用 |
C.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 D.协约国方面所进攻的战争是正义的 |
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许多技术受到重视,下列技术是在一战影响下发展的是
①飞机受到重视,汽车的功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化工技术发展
③生产流程改进
④生产管理革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各项,发生在一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到加速作用的有( )
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 ④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9月5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止,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分兵两线作战,因而,以速决战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
材料二 1915年战争重心东移。德国鉴于在西线的失败,决定改变“施里芬计划”,把主力调往东线,企图击溃俄军,迫使俄军单独媾和,以解除东方的威胁。……1915年春,在伊普尔战役中,德国首次使用毒气,英法损失惨重。
材料三 1916年,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方都力图打破僵局,决一胜负。1915年东线的战事表明,俄军不堪一击,但其幅员广大,德军不敢贸然深入,便决定在西线寻找英、法主力决战。鉴于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军事要塞,……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选择了凡尔登为德军1916年进攻的主要目标,……德国以大量的炮弹、毒气弹向凡尔登倾泻,法军……终于第一道防线失守,与后方的交通线也被切断。……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法金汉被革去总参谋长职务,由兴登堡取代。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以上均摘自《新编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恩河战役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登战役的影响。(5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一战战局的演变及战场重心的转移过程。(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