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这一生财之道既经开辟,政府就不愿意继续铸造铜钱,以免和法币(大明宝钞)发生竞争。”但洪武皇帝一味凭借皇权和利刃大量发行宝钞,其结果是宝钞最后变成废纸。宝钞不能作为承载经济发展的货币,“再度感到铸钱的必要,但许多问题又随之产生。官方没有充分的现金收入,只能少量鼓铸,而所铸成的铜钱又欠美观和整饬,其后果只能为私铸大开方便之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施行法币布告》(节选)
一、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
四、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除银本位币按照面额兑换法币外,其余银类,各依其实含纯银数量兑换。
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纸钞发行带来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政策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货币发行的认识。
昔时的《东北日报》有一篇报道:“蒋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就是蒋匪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并说:‘去年总计购入外粮达五十万余吨’,然实际从外输入蒋区的粮食当还更多。”下列关于这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
A.该报道应发表于建国初期 |
B.所述情形与日本全面侵华有直接关系 |
C.该报可能是解放区出版物 |
D.反映了美国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中国 |
1942年5月前后,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严词拒绝。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 |
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
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上述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材料二 1913年张謇发表《宣布就部任时之政策》一文,对其一贯倡导之棉铁主义加以抒发,特别是:“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计所获益,良非浅鲜。”
(2)材料中张謇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是什么?他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牙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迹,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第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成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材料三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
全民 |
集体 |
公私合营 |
私营 |
全体手工业 |
1952年 |
41.5 |
3.2 |
4 |
30.7 |
20.6 |
1956年 |
54.5 |
17.1 |
27.2 |
0.04 |
1.2 |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民族工业的命运。
据史料载,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中仅存100家,而开工者只有20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挤压 | B.日本的经济掠夺 |
C.封建官府的排挤 |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指出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列举当时任一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企业?
(2)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1分),并分析原因。
(3)1927-1936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前十年,该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1分)并分析原因。
(4)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几乎“陷入绝境”,原因有哪些?
“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重庆地区的工业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而来不及内迁的民族工业则被日军霸占、或被战争所毁。”这一状况发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 |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C.一战期间 | D.抗日战争时期 |
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张謇)大生纱厂自1899年投产的当年就赢利38 712两白银,以后连年赢利,到1911年,13年中赢利321万5千两白银……自1912年到1921年,大生纱厂的利润平均水平高达44%,10年盈利累计1 161万9千两白银,相当于1899~1911年13年纯利润总和的3.61倍。……从1922年以后,大生各纺织厂开始走下坡。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为由,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的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大生纱厂前13年(1899~1912年)和后9年(1912~1921年)赢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并分析1922年后走下坡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3分)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重压 | B.外国资本的侵蚀 |
C.封建官府的排挤 |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
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________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缺失的“________”部分原文应为 ( )。
A.民族资本 | B.官僚资本 |
C.外资企业 | D.个体经济 |
阅读 1850~1949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年份 |
1850 年 |
1887 年 |
1914 年 |
1936 年 |
1949 年 |
人口数 (千人) |
414 699 |
377 636 |
455 243 |
510 789 |
541 670 |
人均收 入(元) |
43.8 |
35.9 |
41.22 |
50.51 |
34.98 |
A.1850~1887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及辛亥革命有关
C.1914~1936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
假如你是一位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会经历到:
①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 ②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只交商品出厂税无其他税收 ④半开工状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