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的是1938年一1941年间,西南地区新增加的企业数量,材料表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B.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C.中国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发展格局 |
D.“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 |
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
阶段 |
民族工业状态 |
原因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
短暂春天 |
列强放松侵略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
萧条 |
列强卷土重来 |
抗战时期 |
遭摧残 |
日本的经济掠夺 |
解放战争时期 |
陷入绝境 |
美国商品的涌入 |
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投机商人都知道附近各单位的发薪日期,所以经常乘机抬高银元价格。去得越晚,亏就吃得越大。换了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著名历史学家韩儒林先生回忆的这一情景发生于
A.民国初期 | B.国民政府前十年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1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1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上述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 |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C.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 |
D.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 |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②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繁重的捐税负担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45年,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 “胜利燦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资本的重压 | B.外国资本的侵蚀 |
C.封建官府的排挤 |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
下面是1942——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额增长情况表,造成1945年之后进口总值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
1942 |
1943 |
1944 |
1945 |
1946 |
1947 |
进口总值(百万美元) |
161.7 |
169.2 |
222.9 |
719.1 |
650.9 |
441.2 |
A.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抵制
C.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D.国统区的经济出现明显发展
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全文刊登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委、粤赣省、瑞金市、国家企业及革命团体等的九份审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中央印刷厂等国企,“一般的缺点是不明了本身在苏维埃经济上的性质和作用,不知道也不考察产品的成本,不知计算盈亏,有钱就用,没有钱就向国家主管机关要”。这说明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做法( )
A.履行了舆论督政的政治职责 |
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D.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 |
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________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缺失的“________”部分原文应为 ( )。
A.民族资本 | B.官僚资本 |
C.外资企业 | D.个体经济 |
据统计,九一八事件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在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在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投资有80%、工业投资有67.1%。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
C.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
D.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持久抗战作出了贡献 |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 D.彻底粉碎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
下表右栏数字代号处所应代指的生产指数,对应正确的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时期 |
1912~1920 |
13.4% |
一战后 |
1921~1922 |
① |
国民政府前期 |
1927~1936 |
② |
抗战时期 |
1937~1945 |
-2.45% |
两党内战 |
1946~1949 |
③ |
A.①:-0.68%;②:-4.5%;③:8.7%
B.①:-4.5%;②:-0.68%;③:8.7%
C.①:8.7%;②:-4.5%;③:-0.68%
D.①:-4.5%;②:8.7%;③:-0.68%
下表放映的是1938年—1941年间,西南地区新增加的企业数量,材料表明( )
年份 |
新增加企业数 |
1938 |
240 |
1939 |
466 |
1940 |
589 |
1941 |
843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发展格局
D.“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
阅读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1937 |
16% |
4.4% |
7.3% |
1942 |
58% |
78% |
49% |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有( )
①此现象的出现是受抗日战争的影响
②表明西南西北的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③改变了中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格局
④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