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滑不倒。”这些歌谣最早应该出现于 ( )
A.太平天国时期 | B.戊戌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后 | D.解放后 |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到,故乡的人没有太多变化,单是老了些,见到四叔以后,他们先是寒喧,四叔说他“胖了”,然后就大骂维新党。这段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 B.没有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 |
C.没有属于革命派的武装 |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有人说20世纪初中国的革命,主要是按照卢梭主义来搞的一场政治大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要成果是:
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 B.推翻袁世凯独裁统治 |
C.国民革命取得胜利 | D.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
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
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 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
下列对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必然性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②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痛苦不堪 ③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④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②③ |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中的武昌起义部分(如图)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壮阔的历史画面,
这次起义成功最主要的原因中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时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实现民族主义 | B.实现民权主义 | C.实现民生主义 | D.实现社会主义 |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
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 B.武昌起义 | C.北伐战争 | D.南昌起义 |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 |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
从《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其不能说明
A 前者阻碍了后者 B 前者推动了后者
C 反映了民主的下移 D 都具有进步性
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里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A.火车时代,堪比道家所盐“乘风而行” |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
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 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宣统末年,国民革命革到了苏州,清廷在江苏的最高行政长官程德全也起来革命了。他命衙役准备了一根长长的竹杆,到得大堂屋檐下,手起杆举,挑落了几块檐瓦。巡抚衙门前,立即挂起了“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招牌。程德全宣布,革命成功!清廷江苏巡抚大人,立马成了民国的总督。
材料二 1924年初,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1911年的革命虽号成功,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者,仅仅为民族解放主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材料三 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 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1)材料一反映了辛亥革命之时的一个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请结合所学,解释“情势”。
(3)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认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旧三民主义中有何体现?
(4)根据材料三,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概括当时“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的主要表现。进入到21世纪,“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基本实现,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