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政府的经济政策、措施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1)材料一表明商鞅变法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材料二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3)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三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当代中国改革,在工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在《天演论》按语中说,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竞争,“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梁启超说“只有兴民权,才能固君权,救危亡”。
材料二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三      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摆放孙中山的画像,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的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证“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这一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4分)
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 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 “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 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 ”的三步走战略。
――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4分)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其核心是确保君权。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皇帝大权的就有14条。有人认为这是欺骗中包含着让步,理由是:首先,清政府把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来;其次,尽管作了种种限制,清政府毕竟在条文中和形式上给了人民一些民主权利;最后,清政府通过改革官制,为资产阶级挤进统治机构打开了一条门缝。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钦定宪法大纲》的进步之处。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为什么《钦定宪法大纲》没有起到维护清朝统治长治久安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支持。”
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英、美两国通过的法律文献及其确立的政体。并分别指出英、美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国)会、内阁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宪政中国化的主要尝试。概括不利于近代中国宪政化的主要因素。
(4)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问题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 回答:
(1)材料一所述及的法律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4)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反映了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地理位置

同姓
今山西

同姓
今河南北部

同姓
今山东南部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材料二 《荀子》记载西周初年7l国中姬姓诸侯国比例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简要归纳西周分封制的特点。(6分)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什么作用? (4分)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3) 归纳并评价依据材料三作者的观点(4分)
材料四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结合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相关历史知识,论证以上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全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性质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辛亥革命
B
C
五四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
D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是创造了怎样一条符合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     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王淑芬与李三的对白所反映的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状况; 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状况,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还做了哪些努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寓意显然是要将孙中山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领袖,促使全体国民接受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唤起民众,凝聚民心,团结御侮,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认为,“今天中国人民正努力于抗战,从抗战的胜利中建造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正是执行马克思的指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
——邵雍《历史记忆与书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甜头”是什么?列举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向外扩张的史实。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方面的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义革命最大的相同与不同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中日战争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 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根据材料二、 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 “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起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不同时期的法制建设对政治民主化建设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章开沅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再往后的一百年。”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章开沅先生为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提供什么新视角?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