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

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武汉义旗”是指下列的什么历史事件(   )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先生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

A.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
B.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三毛流浪记》
C.文革符号:大字报、绿军装、干部服、红色、语录、买办
D.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到1912年,各种政党纷纷建立,各种政纲、政见竞相宣示。据统计,当时政党政团数目高达312个,可谓社团迭现、政党林立,蔚为大观,随即喧闹一时,匆匆画上句号。这一结果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社会巨变
B.民主共和的观念并未带来影响
C.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的失败
D.中国社会对民主政治缺乏热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作者持此观点的目的是(    )

A.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 B.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
C.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 D.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11年部分省在革命党人领导下较早举行起义并最终宣布独立的情况。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湖南
陕西
山西
云南
贵州
浙江
江苏
广西
22日长沙新军起义
22日新军、会党起义
29日太原新军起义
30日蔡锷率新军起义
11月3日陆军小学、新军起义
4日杭州新军起义
11月初苏州新军起义
1日梧州驻军宣布独立

 
A.新军起义是清政府灭亡的根源
B.没有新军就不可能发生革命
C.掌握武装对革命成功至关重要
D.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贡献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 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世界学习。“他们”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是

A.技术—思想—制度 B.技术—制度—思想
C.思想—制度—技术 D.制度—思 想—技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图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722

287

614

96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在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反封建不彻底
C.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11年部分省在革命党人领导下较早举行起义并最终宣布独立的情况。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湖南
陕西
山西
云南
贵州
浙江
江苏
广西
22日长沙新军起义
22日新军、会党起义
29日太原新军起义
30日蔡锷率新军起义
11月3日陆军小学、新军起义
4日杭州新军起义
11月初苏州新军起义
1日梧州驻军宣布独立

A.新军起义是清政府灭亡的根源
B.没有新军就不可能发生革命
C.掌握武装对革命成功至关重要
D.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贡献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

A.为袁世凯的巨大转变感到开心
B.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感到放心
C.为卸任临时大总统感到舒心
D.为封建帝制被推翻感到安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