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往往都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下列因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最终被中止的有
① 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梭伦改革 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④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
①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其核心是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是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开始
④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宣扬了西学,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改革的先师,其目的在于
①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孔子②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
③利用儒家思想宣扬变法④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
A.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 | B.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
C.议院是朝廷咨议机构 | 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 B.时间 | C.参加者 | D.地点 |
“百日维新”中,光绪帝颁布了大量的改革上谕,其内容包括
①设置制度局 ②创办国家银行
③按新法练兵 ④设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革命),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这反映他的政治意图是反对
A.社会变革 | B.推翻清朝 | C.变革封建制度 | D.发展资本主义 |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
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 B.吸收世界文明 |
C.发展近代交通 | D.主张机器生产 |
下列国家的改革明显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是
①英国的“清教徒”运动
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④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以此为政治理想的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C.实业救国 | D.辛亥革命 |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
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
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
是 (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