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美国学者彭慕兰说:“19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江南地区)与欧洲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英国)在发展水平上并没有大的差别,欧洲的现代性是偶然的结果,其关键性的促成因素是获得海外的资源和在利用地下能源方面取得了成就。”依据材料,下列表述没有涉及的是( )

A.19世纪前中英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大的差异 B.19世纪开始,欧洲全面领先世界
C.19世纪欧洲因偶然因素取得领先地位 D.欧洲现代性是内外因共同促成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上半叶,茶和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大量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欧洲的果菜园艺开始发展起来。材料反映(    )

A.饮食呈现交流与融合趋势 B.正确的饮食观念逐步确立
C.欧洲饮食结构渐趋合理 D.欧洲各阶层饮食存在差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美洲国家的独立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美洲社会的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    )

A.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

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   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D.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表明:(  )

A.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危机”
D.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贸易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年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的收入。”材料所体现的史观是(  )

A.全球史观 B.唯物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文明史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这一时期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英国史料记载,在鸦片战争期间,一些中国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世纪,英国的商人对农村中凡是能够取得收入的产业包括耕地、牧场、园林、码头、磨坊等都感兴趣。在年景好时,土地收益比经商所得低不了多少。到17世纪商业资金的主要投向则是商业、海上探险与殖民地开拓以及工矿企业。这反映了17世纪英国(    )

A.农业已经衰落
B.商人成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领导力量
C.商业资金有利于英国的社会转型
D.英国开始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日本的对外扩张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