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在18世纪下半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着世界的中心,这个国家是( )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荷兰 | D.英国 |
英国在19世纪中期逐渐领跑世界,成为世界霸主。英国“领先地位”的因素包括( )
①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②圈地运动的推进 ③垄断组织的形成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
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假如给这种埋怨心理的产生配上时间,下列最恰当的是
A.1671年 | B.1771年 | C.1871年 | D.1971年 |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其他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它们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下列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西班牙封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
B.英、法、葡等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
C.意大利的商业优势地位因此得以充分突显 |
D.西班牙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 |
一群法兰克人穿着东方服装。坐在地毯上进食,他们享用以前欧洲从来没有的可可、玉米、马铃薯等;他们用支票甚至信用卡做生意。这一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A.14—15世纪 | B.15—16世纪 |
C.17—18世纪 | D.18世纪中期 |
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雇用著名的印刷业家庭为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当时,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图上的信息外流。这一做法最主要是考虑到( )
A.战争需要 | B.文化背景 | C.商业利益 | D.外交机密 |
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B.世界市场逐渐发展 |
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 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驰 |
以下是近代不同时期两国某项指标的统计数字。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组数据呈现的是
A.殖民地面积,单位是平方千米 |
B.商船运载能力,单位是吨 |
C.手工工场数量,单位是家 |
D.武装部队规模,单位是人 |
近代以前,一国政府为打击敌人,往往发给船主特许状,鼓励本国商船掠夺敌方船只,攻击敌方港口。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便曾经同意英格兰海船掠夺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敌方报复,发生激战。结果英国取得了( )
A.海上军事霸权 | B.世界贸易霸权 |
C.世界殖民霸主 | D.欧洲大陆霸主 |
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荷兰的曲线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
年份 国家 |
1570 |
1670 |
1780 |
甲 |
232000 |
568000 |
450000 |
乙 |
51000 |
260000 |
1000000 |
A.西班牙、英国 B.西班牙、荷兰
C.法国、英国 D.荷兰、英国
十六世纪时,欧洲物价长期、普遍的上涨,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时人分析其原因,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造成。但法国学者波丁(1530-96)考察经济情况,反驳上述看法。他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一更重要因素,而他的见解也获得后世很多史家认同,波丁主张的更重要原因应是( )
A.资本主义发展循环的自然现象 | B.欧洲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歉收 |
C.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市场 | D.君王与中产阶级以此对抗贵族 |
下图为美国纽约市市徽。徽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站立的人,一个是印第安人,一个是荷兰人。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纪念印第安人和荷兰人对纽约的开发 |
B.早期天主教的传播 |
C.荷兰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能融洽相处 |
D.对美洲的殖民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