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着当时的世界商业霸权,成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 B.葡萄牙 | C.荷兰 | D.英国 |
“主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英国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虏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磅……英国议会曾宣布:杀戮和剥头盖皮是上帝自然赋予它的手段。”马克思的这段话
①揭露了殖民主义在被征服地区野蛮屠杀的罪恶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其对殖民地的掠夺密切联系
③说明了资产阶级标榜的“天赋人权”的虚伪性
④对印第安人的杀戮得到资本主义国家支持和鼓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马克思说,帝国主义时代“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这实际上( )
A.肯定了生产与资本的互动作用 |
B.道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
C.揭示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 |
D.夸大了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历史上英国曾先后与荷兰、法国、美国发生战争,这些战争的共同点是
A.争夺殖民地、势力范围 | B.英国联合荷、法、美作战 |
C.均以英国胜利告终 | D.英国为维护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优势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14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
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
19世纪美国新扩张的领土,濒临太平洋的有:①路易斯安那 ②俄勒冈 ③新墨西哥 ④得克萨斯 ⑤阿拉斯加 ⑥夏威夷
A.②③⑤⑥ | B.①②④⑤⑥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历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亚洲的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美洲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冲击了东方的传统思想观念
④甘蔗、葡萄等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洲居民的生活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 )
A.这一时期世界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
B.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是完全隔绝的 |
C.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推进了世界联系的加深 |
D.公元1500年后的世界逐渐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
1663年英国颁布《主要产物法令》,其中规定:凡在欧洲各地出产或制造的物品,都必须先输送到英国,再用英国船从英国海港启程,才可以转运到美洲殖民地。此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与欧洲各国的联系 | B.打破西班牙贸易垄断 |
C.获取垄断性的贸易利润 | D.遏制荷兰商业的发展 |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19世纪末,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以考察和开发非洲为名霸占了刚果大片土地并建立“刚果自由邦”。下图是一位父亲呆视着只有5岁的女儿刚刚被农场主剁下的双手。她因为当天收集的橡胶汁重量不达标而遭到了惩罚。上述材料凸显了( )
A.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
B.比利时民主进程滞后 |
C.黑奴贸易的滔天罪恶 |
D.殖民者的贪婪与残暴 |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带来的后果是
年份 |
1475 |
1521 |
1555 |
1558 |
1559 |
1595 |
1597 |
价格指数 |
100 |
167 |
270 |
370 |
400 |
515 |
685 |
A.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B.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C.推动农业生产商品化及贸易繁荣
D.加速社会分化和封建制度解体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8世纪末叶, 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
C.工业革命的开展 |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
A.法国 | B.荷兰 | C.西班牙 | D.意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