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
A.新航路开辟中 | B.殖民扩张过程中 |
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
图示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 |
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
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 |
19世纪30年代松江棉布大量行销欧洲,英国绅士风行以中国杭纺做衬衫,以天然棕色的松江紫花棉布做裤子。紫花布以南京为集散地,外商称它为南京布。上述材料反映当时( )
A.南京是政府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 |
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尚有竞争优势 |
C.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缓慢 |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经济史学家奇波拉说:“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次数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 )
A.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盛 |
B.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群体扩大 |
D.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 |
詹姆斯•密尔(JamesMill)和约翰•密尔(JohnStuart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了( )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
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 ②“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③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 )
A.市场因素 | B.军事因素 | C.技术因素 | D.政治因素 |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
17世纪中后期,一位阿姆斯特丹商人写道:封锁几乎使得荷兰处于一种民穷财尽的窘境,阿姆斯特丹街道上杂草丛生,乞丐遍地,将近1500所房屋无人居住。此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荷西商业竞争的结果 | B.欧洲经济危机对荷兰的影响 |
C.英荷殖民冲突的影响 | D.荷兰金融业遇到了严重危机 |
马克思说:“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国之间的商业斗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这种斗争”的最后胜利者是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荷兰 | D.英国 |
图示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 |
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
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 |
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
|
1650年 |
1750年 |
1850年 |
欧洲 |
100 |
140 |
266 |
非洲 |
100 |
95 |
95 |
亚洲 |
330 |
479 |
749 |
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
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
D.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生产的萎缩说明
A.意大利工商业行会竞争意识不足 |
B.意大利缺乏本土工业原料优势 |
C.传统的东方贸易退居次要位置 |
D.两地生产没有面向大众消费 |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解散。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反映历史趋势是( )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B.英国开始丧失竞争优势 |
C.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 | D.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