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安石指出:“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则宜有商贾以资之。”他认为商业的发展“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其衰,衰则货不通,故制法以权之,以使本盛而末衰。”这表明王安石( )
A.彻底否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B.主张工商农并重,协调发展 |
C.认识到了发展商业的必要性 |
D.认识到商业对充实国库的作用 |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宋神宗急功近利 | B.宋神宗动摇不定 |
C.宋神宗反对变法 | D.宋神宗软弱无能 |
宋仁宗时,“天下田畴半为形势(指官僚地主)所占”,对此宋代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均田制 | B.农田水利法 |
C.青苗法 | D.方田均税法 |
【改编】据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王安石变法有利于上述现象出现的有
A.保甲法 | B.方田均税法 |
C.农田水利法 | D.改革科举制 |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 |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
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 |
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改革”时制作了下表,观察下表,选择表述正确的一项( )
名称 |
身份 |
结果 |
备注 |
商鞅变法 |
左庶长 |
成功 |
遭车裂 |
孝文帝改革 |
皇帝 |
成功 |
|
王安石变法 |
参知政事 |
失败 |
遭罢官 |
A.商鞅和孝文帝结局不同,孝文帝流芳百世;商鞅遗臭万年
B.商鞅遭车裂说明改革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C.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王安石官职太小,不足以左右局面
D.商鞅遭车裂、王安石遭罢官说明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影响认识较准确、全面的是( )
A.使北宋改变了积弱局面,与辽、西夏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 |
B.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
C.选拔了大量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 |
D.使北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源是( )
A.皇室开支巨大 | B.土地兼并严重 |
C.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D.宋辽、宋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
苏轼对青苗法评论道:“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之弊。”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青苗法实现了最初目的 |
B.农民解除了高利贷负担 |
C.反映了青苗法的实效与初衷相背离 |
D.守旧官僚群起反对王安石变法措施 |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 | B.均输法 | C.免役法 | D.市易法 |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
C.将兵法 和均输法 |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