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了封国采邑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
B.孝文帝实行“三长制”,使地方豪强失去对大量依附人口的控制,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
C.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又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
D.康熙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西北段边界。 |
对王安石变法中“理财”措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理财”以农事为先 |
B.理财措施中增收节支同时并举,以增收为主 |
C.“理财”中尽量不损害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
D.“理财”为变法之先,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史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条材料反映的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 B.方田均税法 |
C.均田制和租调制 | D.宗主督护制 |
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 )
A.节流增收 | B.打击富豪 |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D.抑制兼并 |
读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
A.商鞅在①处推行了“军功爵制”,并开辟了“五尺道” |
B.北魏孝文帝从③处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了“均田制” |
C.王安石在②处行将兵法,初步改变北宋“积弱”局面 |
D.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在④处将维新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 |
从王安石变法力图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的旧制,改行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
A.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
B.否定科举制度 |
C.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
D.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有( )
①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 ②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
③利息偏高,农民负担沉重 ④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续资治通鉴》)。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的措施有
①改革科举考试 ②实行将兵法 ③实行农田水利法 ④实行募役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
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 | B.二者都错 | C.前对后错 | D.前错后对 |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现在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出现于( )
A.商鞅变法 | B.王安石变法 |
C.北魏孝文帝改革 | D.李悝变法 |
下列选项分别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其内容最为相近的一组是( )
A.户籍什伍制、保甲法 | B.重农抑商,募役法 |
C.奖励军功、将兵法 | D.奖励耕织、青苗法 |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
年代 |
收入(单位:贯) |
支出(单位:贯) |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
15085万余 |
12677万余 |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
12625万余 |
“所出无余” |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
11613万余 |
13186万余 |
A、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选项 |
变法措施 |
评价 |
A |
梭伦改革:解负令 |
废除所有债务,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 |
B |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
限制旧贵族特权,促进官僚制度的发展 |
C |
孝文帝改革:租调制 |
均田制实施的基础,形成编户齐民制度 |
D |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
节省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