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改革”时制作了下表,观察下表,选择表述正确的一项( )
名称 |
身份 |
结果 |
备注 |
商鞅变法 |
左庶长 |
成功 |
遭车裂 |
孝文帝改革 |
皇帝 |
成功 |
|
王安石变法 |
参知政事 |
失败 |
遭罢官 |
A.商鞅和孝文帝结局不同,孝文帝流芳百世;商鞅遗臭万年
B.商鞅遭车裂说明改革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C.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王安石官职太小,不足以左右局面
D.商鞅遭车裂、王安石遭罢官说明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关于 战国时期的资料,指导教师认为它不能当成原始史料使用。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农业劳动的场景 | B.使用的生产工具 |
C.“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 | D.文字的字体与书写方式 |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
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 |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
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
“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这一制度所起的作用是
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 | 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
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 | 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这一主张的实行,主要打击了
A.贵族 | B.商人 | C.新兴地主 | D.农民 |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
③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
④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改编】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这一主张的实行,主要打击了
A.贵族 | B.商人 | C.新兴地主 | D.农民 |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
A.触动了显贵的利益 | B.加重了对农民的负担 |
C.改变了社会性质 | D.以失败而告终 |
【改编】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推进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是
A.明确规定成年男子与父母分居 | B.奖励军功 |
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 | D.燔诗书而明法令 |
【原创】梭伦改革使雅典确立了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制度,而基本处于同一时期的商鞅变法却使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说明( )
A.西方有民主的传统,东方有专制的传统 |
B.从历史上看,东西方文明是互不相容的 |
C.东西方文明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
D.自古以来西方的制度就比东方的先进 |
【原创】《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吴子•料敌》:“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够起到鼓舞上述风气形成与发展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 B.奖励军功,实行军功授爵制 |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 D.普遍推行县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