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4)题。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仿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
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强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而尽可能地减少进口”。
——1837年俄国驻埃及领事杜哈梅尔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埃及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话
材料三: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头巾’(指奥斯曼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马克思
请完成:
(1)据材料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动机。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对埃及的影响。
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阻碍,使农民遭到无数极其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不能改变发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谈谈你对列宁这段话的理解。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对埃及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请完成:
(1)穆罕默德·阿里是怎样登上政治舞台的?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对埃及的近代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察为中心……推行振兴国有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明治维新)改革的动力是西化……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努力……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所述,指出1853年在佩里访日后,日本社会出现的明显变化。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明治政府在经济方面实行的重要改革及其学西方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治维新的目标和结果。
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成为亚洲强国。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日本最早的火车站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新式学校
日本1897年创立的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
材料二: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做准备,主要以朝廷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明治维新领导人1869年初的一封信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通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的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政府的什么意图?其结果如何?
19世纪60年代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日两国都进行了一场政治运动,试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两国改革的差异;指出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这种差异在20世纪初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上带来了什么结果?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请完成: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
“第四款……朝鲜政府开放第五款所载两口岸,准日本人往来通商,随意在该两地租借地皮,修改房屋,并租朝鲜人民之房屋。……
第十款 日本人民在朝鲜指定之口岸侨寓犯罪,而与朝鲜人民有关时,应归日本国官员审断,若朝鲜人民犯罪而与日本人民有关时,须归朝鲜国官吏查办……”
(1)这一条约签订的背景是什么?
(2)这项条约中第四款的规定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项条约中的规定相似?其中的第十款涉及到哪一项权利?
(3)从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有关国家的性质、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等三个方面,比较英国1840年侵略中国和日本1876年侵略朝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改革与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与其时代主题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青黄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争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商鞅所处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方面评述商鞅的重农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实行青苗法的实质。
(3)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关于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有人认为:“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戊戌变法具有特别意义,为此后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其功不可没。”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其功不可没。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绌,兵制陈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
材料二: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校,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办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请完成:
(1)据材料概括上述人物的观点和主张。
(2)上述思想反映了哪个阶级的要求?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