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朱熹认为,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一位史学家评论道:“朱熹的看法有一定依据。但是,如此曲解变法之目的和否定其作用,那就有失公允了。”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措施的相同点是( )
A.减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与人身控制 |
B.对统治阶级利益进行一定抑制 |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 |
D.改变税收的标准与方式 |
下列关于免役法实施后起到的作用,表述有误的是( )
A.可以使广大民众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
C.富户交的免役钱比以前增加了许多 |
D.贫苦人家的免役钱少,可以轻松支付 |
王安石曾设想“民不加赋而国富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取利息 ②向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核实土地、防止官僚地主逃避赋税 ④推行保甲法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
B.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 |
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
D.使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 |
方田均税法使一部分农民得到了实惠,主要是由于它的推行( )
A.使部分农户免除了赋税负担 |
B.改变了原有的赋税制度 |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D.稳定了市场的商品流通 |
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
下列关于免役法实施后起到的作用,表述有误的是( )
A.可以使广大农民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
C.贫苦人家的免役钱少,可以轻松支付 |
D.富户交的免役钱比以前增加了许多 |
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5)题。
材料一: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则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
材料二: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考不中状元,白做了。”
材料三:右图中为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
(1)材料一中提到当时宋朝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制度?
(2)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中左图反映的问题是否相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3)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4)为了培养人才,王安石还对教育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
(5)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王安石变法有何影响?
下列关于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 D.军队增多,战斗力提高 |
王安石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根本的相同点在于( )
A.变法目的 | B.变法方式 |
C.变法结果 | D.变法的影响 |
北魏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在一个地区,互相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的特征,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3)从政治方面来看,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请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4)由此,你认为民族融合的实质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更侧重于(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B.整顿吏治 |
C.加强中央集权 | D.减轻农民负担 |
北魏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联姻( )
A.笼络汉族地主 |
B.稳定鲜卑社会 |
C.巩固北魏统治 |
D.学习汉族文化 |